難忘的功課 /摘自網路文章
一天,一個年輕的大學生跟他的教授在外散步。
教授很仁慈,他身邊的那年輕學生也是他的朋友。
在散步的時候,他們看到路旁有一雙舊鞋子。
原來有一人把鞋子留在那裡,每天工作完畢,就會回來找回他的東西。
眼看下工的時間快到了。年輕學生突然和教授商議,想要跟那窮人開個玩笑。
他提議把這雙鞋子藏起來,看看鞋子的主人回來,找不到鞋子時會有怎樣的反應。
教授回答:「我們不要以捉弄窮人為樂。你可以換個方式,為這人做一點好事,例如放些錢幣在每一隻鞋子裡,再看看他發現鞋子時將會如何。」
那學生決定照著教授的話去做,然後他們躲在樹林後,觀看那窮人會有甚麼反應。
不久那窮人下工了,他回到路旁找到他的東西。他一面穿上衣服,一面把腳穿進第一隻鞋子裡。 他立刻覺得有東西在鞋裡,待彎腰一看,發現有一枚銀幣在那隻鞋子裡面。
他臉上顯出驚愕的表情,把銀幣翻來覆去,看了又看,同時左右觀看,是否有人惡作劇。但發現四周無人,於是他把銀幣放在口袋裡。
他繼續穿另外一隻鞋,發現了另一枚銀幣,他臉上第二次出現驚喜的表情,高興之餘,便馬上跪下感恩禱告。他謝謝神知道他的妻子生病,家裡也沒甚麼食物,他更感謝神,藉著不知何人的手使他絕處逢生。
那人離開後,年輕學生站在教授身旁,心中很受感動而淚水盈眶。
教授便問他:「你覺得你後來所做的,是不是比先前那壞主意更有意義?」
那年輕人答道:「是的,我上了一生難忘的寶貴功課,更學習到我從不明白的真理──施比受更為有福。」
==================================================
一個印度智者的四句話, 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夠給別人愉快的人呢?
一個印度智者:「送給你四句話。」
1、「把自己當成別人」
這句話的含義:「在我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我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中正一些?」
2、「把別人當成自己」
「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並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
3、「把別人當成別人」
「這句話的意思是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4、「把自己當成自己」
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歷,慢慢品味!
這四句話我們能體會多少?又能做到多少?
1、「把自己當成別人」 是「無我」
2、「把別人當成自己」 是「慈悲」
3、「把別人當成別人」 是「智慧」4、「把自己當成自己」 可能是前三者圓滿之後才能體會與實現吧!所以須要用這輩子去經歷。
總網頁瀏覽量
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第一名的迷失…摘自中國時報
第一名的迷失…摘自中國時報
劉太太是我們社區的老鄰居,他是個十分傳統的家庭主婦,每天生活重心就是服侍先生和孩子。尤其是他的一雙兒子入小學後,準備餐點,接送上下學補習,就幾乎是他生活的全部。 「老師!我跟你說,我這個小兒子,每次月考都可以拿全班第一名,很優秀啦!請你多教他一些更深更難的課程,它可以學的來!」這樣的訴求,不管是在學校或在補習班,常常可以見到,總是刻意凸顯他的孩子與眾不同。 老師們也總是客氣的微笑以對,不免提醒家長,勿讓孩子承擔太多負荷。事實上,根據熟知內情者說法,這孩子只有一次拿過全班第一,卻因為那次亮麗的表現,竟成為媽媽套住孩子的枷鎖。或許是母親過分的求好心切,往後孩子的表現,反而不如預期優秀,我幾乎看不見小四孩子臉上該有的天真童顏和笑容。 週六下午,我和兒子運動歸來,在路口遇到劉太太,他正載剛上國一的大兒子補習回來,我禮貌性的向他問好。「我這個兒子可優秀哩!每次考試,只要隨便看看,就可以拿滿分,國中課業彷彿比國小更輕鬆,每天還有時間收看他喜歡的電視影集呢!……」 看著眼前胖而憨厚的孩子,眼神中閃過羞澀和不安,相映於滔滔不絕的母親,我很想知道,這個正邁向青春期的少年,此刻究竟在想什麼呢?而這對被吹棒出來的兄弟,對「第一名」的看法又是如何?
劉太太是我們社區的老鄰居,他是個十分傳統的家庭主婦,每天生活重心就是服侍先生和孩子。尤其是他的一雙兒子入小學後,準備餐點,接送上下學補習,就幾乎是他生活的全部。 「老師!我跟你說,我這個小兒子,每次月考都可以拿全班第一名,很優秀啦!請你多教他一些更深更難的課程,它可以學的來!」這樣的訴求,不管是在學校或在補習班,常常可以見到,總是刻意凸顯他的孩子與眾不同。 老師們也總是客氣的微笑以對,不免提醒家長,勿讓孩子承擔太多負荷。事實上,根據熟知內情者說法,這孩子只有一次拿過全班第一,卻因為那次亮麗的表現,竟成為媽媽套住孩子的枷鎖。或許是母親過分的求好心切,往後孩子的表現,反而不如預期優秀,我幾乎看不見小四孩子臉上該有的天真童顏和笑容。 週六下午,我和兒子運動歸來,在路口遇到劉太太,他正載剛上國一的大兒子補習回來,我禮貌性的向他問好。「我這個兒子可優秀哩!每次考試,只要隨便看看,就可以拿滿分,國中課業彷彿比國小更輕鬆,每天還有時間收看他喜歡的電視影集呢!……」 看著眼前胖而憨厚的孩子,眼神中閃過羞澀和不安,相映於滔滔不絕的母親,我很想知道,這個正邁向青春期的少年,此刻究竟在想什麼呢?而這對被吹棒出來的兄弟,對「第一名」的看法又是如何?
人生該學會的事情/摘自網路文章
人生該學會的事情/摘自網路文章
※人一輩子有「三天」,即昨天、今天、明天。昨天與今天之間有扇後門,今天與明天之間有扇前門。這「三天」中「今天」最重要。 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明天的事情等來了再說吧;最要緊的是做好今天的事情。
※要想過好今天,要學會做三件事。第一是「會關門」 把通往昨天的後門和通往明天的前門都關緊了,人一下子就輕鬆了。 第二是「會計算」 立即學會計算自己的幸福和計算自己做對的事情。計算幸福會使自己越計算越幸福,計算做對的事情會使自己越計算對自己越有信心。要學會計算幸福。有的人本子上記的全是困難和問題,從來沒有記過幸福。有些人對自己做對的事情一件也沒記住。對別人做錯的事情記得特別牢,徒增了許多煩惱。 第三是「會放棄」 請牢記:『先捨後得,捨了才會得,捨了一定會得』 特別推薦一個非常好的詞,這就是 " 捨得 " 。 記住,是 " 捨 " 在先, " 得 " 在後。 世界上的事情總是有 " 捨 " 才有 " 得 " , 或者說是 " 捨 " 了一定會 " 得 " ,而 " 一點都不肯捨 " 或 " 樣樣都想得到 " 必將事與願違或一事無成。
※學會說三句話 第一句話「算了」 即指對於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的最好辦法就是接受這個事實。
錢包被偷了,算了。電視機燒壞了,算了。 骨頭摔斷了,算了。眼睛瞎了,算了。 對於既成事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接受。 第二句話「不要緊」 不管發生什麼問題,一定要學會說『不要緊』。一生都要樂觀,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 即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哪怕是天大的事情, 也要對自己說: " 不要緊 " ! 記住,積極樂觀的態度是解決任何問題和戰勝任何困難的第一步。 第三句話「會過去的」 有一句俗語『天不會總是陰的。』 別憂愁,一切都會過去的。 不管雨下得多麼大,連續下了多少天也不停,你都要對天會放晴充滿 信心,因為天不會總是陰的。自然界是這樣,生活也是這樣。
※人一輩子有「三天」,即昨天、今天、明天。昨天與今天之間有扇後門,今天與明天之間有扇前門。這「三天」中「今天」最重要。 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明天的事情等來了再說吧;最要緊的是做好今天的事情。
※要想過好今天,要學會做三件事。第一是「會關門」 把通往昨天的後門和通往明天的前門都關緊了,人一下子就輕鬆了。 第二是「會計算」 立即學會計算自己的幸福和計算自己做對的事情。計算幸福會使自己越計算越幸福,計算做對的事情會使自己越計算對自己越有信心。要學會計算幸福。有的人本子上記的全是困難和問題,從來沒有記過幸福。有些人對自己做對的事情一件也沒記住。對別人做錯的事情記得特別牢,徒增了許多煩惱。 第三是「會放棄」 請牢記:『先捨後得,捨了才會得,捨了一定會得』 特別推薦一個非常好的詞,這就是 " 捨得 " 。 記住,是 " 捨 " 在先, " 得 " 在後。 世界上的事情總是有 " 捨 " 才有 " 得 " , 或者說是 " 捨 " 了一定會 " 得 " ,而 " 一點都不肯捨 " 或 " 樣樣都想得到 " 必將事與願違或一事無成。
※學會說三句話 第一句話「算了」 即指對於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的最好辦法就是接受這個事實。
錢包被偷了,算了。電視機燒壞了,算了。 骨頭摔斷了,算了。眼睛瞎了,算了。 對於既成事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接受。 第二句話「不要緊」 不管發生什麼問題,一定要學會說『不要緊』。一生都要樂觀,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 即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哪怕是天大的事情, 也要對自己說: " 不要緊 " ! 記住,積極樂觀的態度是解決任何問題和戰勝任何困難的第一步。 第三句話「會過去的」 有一句俗語『天不會總是陰的。』 別憂愁,一切都會過去的。 不管雨下得多麼大,連續下了多少天也不停,你都要對天會放晴充滿 信心,因為天不會總是陰的。自然界是這樣,生活也是這樣。
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我就是要你功課爛 :李國修.王月/摘自網路文章
我就是要你功課爛 :李國修.王月/摘自網路文章
李國修.王月的影片 請點選
http://vschen.com/read-3036.html
一個小孩在唸小學的時候,如果有下床氣,功課一定不好。
李國修的父親在他小六時對他說:「你唸多少書我不介意,將來進社會不要當流氓就好」。
在李國修兒子小三數學只考八分的時候,他告訴兒子一樣的話,「我不介意你的成績,只要你人品好就好了」。
孩子我要你贏在起跑點,這是一個錯誤觀念,傷害多少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
「孩子我要你贏在起跑點」,很多都是父母的一個替代和補償作用,很多孩子的所學都是父母自己做不到!
要孩子去完成他的夢想和願景,以致於孩子背負著壓力。
李國修兒子大一申請美國藝術大學的自傳上寫著:「我從小成長在一個幽默創意的家
庭,我父母從不給我設限;我依照自己的思考成長,我12歲那一年就試著分析我自己,而且我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
我父親在他的自傳上提到,我願意死在舞台上;如今我要接續我父親的意念,我要永遠活在舞台上」。
當孩子跟你說「媽媽你看」的時候,一定要回頭看他在做什麼或發現了什麼,現在不看以後就看不到了。
兒子到12歲當還跟爸媽一起睡,因為怕鬼。李國修說,孩子與父母一起睡得越長,他越愛家,離家越近。
李國修的女兒說,我們家是以健康快樂最重要,從小我們家都是充滿著歡笑。
從小爸爸常跟我們講很多笑話,一起玩;媽媽都說我是她最好的朋友。我很高興我生在這樣的家庭。
我們家很少講「不」。父母不要壓抑小孩,給小孩設限。讓孩子說不,父母要學會被孩子拒絕。
生命會自己找到它的出口,當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她們會找到自己的出口。
父母跟子女之間要建立四信:信心、信用、信任、找到他們彼此的信仰。
老師工作壓力也很大,很多老師有憂鬱的,
你如果一味的否定孩子:「要聽老師的,一定是你的問題,那小孩就不說了。聽聽孩子的聲音」
憂鬱症很多因為壓抑,所有憂鬱症來自我們無法抵抗壓力,我們沒有一個人教我們怎麼紓壓;
紓解釋放壓力,從小我就教育我的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13歲的兒子問李國修說:「你怎麼找到自己的?」他回答:「13歲談這還太早,你必須先找到興趣」。
13~22是人生當中尋找自我的黃金關鍵期,鼓勵孩子從他的興趣去培養;興趣比分數還重要;
找到興趣還是可以在人生舞台發光發熱。
女兒暗戀告白被拒,告白的過程中媽媽陪著順稿怎麼跟對方告白,最後當女兒被拒絕後,
陪著孩子面對後續的一切。告訴孩子:「不屬於你的人或事都會過去,屬於你的必定會降臨」。
看完整集的節目,最讓我動容的,不是這對父母說了什麼了不起的話。
聽過更多教養專家說得比她們更有系統更精闢,大道理誰都能講,但是問這些教養專家的孩子,
他們的爸媽是不是真正能實踐自己的理論,答案不見得是肯定的。
李國修的兒子說:我父母從不給我設限,讓我依照自己的思考成長。
李國修的女兒說:我們家是以健康快樂最重要,從小我們家都是充滿著歡笑。我很高興我生在這樣的家庭。
其實,想要跟孩子之間培養怎樣的親子關係,要當孩子小的時候就要開始以這樣的模式跟他們相處。
親子關係很多屬於因果論。只會用權威約束孩子的父母,等孩子哪天有行為能力和經濟自主能力的時候,
只會想逃的遠遠的。
年輕時候不想花時間陪孩子,當年紀大的時候,孩子跟你不親,也很難要求孩子回來多陪陪老人家。
當年輕時候只用盡當父母的權威面對孩子,
年老的時候也不要再期待孩子會跟你很親密像朋友一樣聊天分享心事。
因為你們的關係本來就不是建立成雙向的朋友與朋友;而是單向的父母–>子女,
未來子女長大也不太容易轉變成跟變成朋友的模式。
結論是:不管在孩子幾歲,能留住孩子心的,真的只有「愛」!
不知道能不能有一天,我的孩子也會說出:我好愛這個家的氛圍,感謝我的父母讓我做我自己。
李國修.王月的影片 請點選
http://vschen.com/read-3036.html
一個小孩在唸小學的時候,如果有下床氣,功課一定不好。
李國修的父親在他小六時對他說:「你唸多少書我不介意,將來進社會不要當流氓就好」。
在李國修兒子小三數學只考八分的時候,他告訴兒子一樣的話,「我不介意你的成績,只要你人品好就好了」。
孩子我要你贏在起跑點,這是一個錯誤觀念,傷害多少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
「孩子我要你贏在起跑點」,很多都是父母的一個替代和補償作用,很多孩子的所學都是父母自己做不到!
要孩子去完成他的夢想和願景,以致於孩子背負著壓力。
李國修兒子大一申請美國藝術大學的自傳上寫著:「我從小成長在一個幽默創意的家
庭,我父母從不給我設限;我依照自己的思考成長,我12歲那一年就試著分析我自己,而且我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
我父親在他的自傳上提到,我願意死在舞台上;如今我要接續我父親的意念,我要永遠活在舞台上」。
當孩子跟你說「媽媽你看」的時候,一定要回頭看他在做什麼或發現了什麼,現在不看以後就看不到了。
兒子到12歲當還跟爸媽一起睡,因為怕鬼。李國修說,孩子與父母一起睡得越長,他越愛家,離家越近。
李國修的女兒說,我們家是以健康快樂最重要,從小我們家都是充滿著歡笑。
從小爸爸常跟我們講很多笑話,一起玩;媽媽都說我是她最好的朋友。我很高興我生在這樣的家庭。
我們家很少講「不」。父母不要壓抑小孩,給小孩設限。讓孩子說不,父母要學會被孩子拒絕。
生命會自己找到它的出口,當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她們會找到自己的出口。
父母跟子女之間要建立四信:信心、信用、信任、找到他們彼此的信仰。
老師工作壓力也很大,很多老師有憂鬱的,
你如果一味的否定孩子:「要聽老師的,一定是你的問題,那小孩就不說了。聽聽孩子的聲音」
憂鬱症很多因為壓抑,所有憂鬱症來自我們無法抵抗壓力,我們沒有一個人教我們怎麼紓壓;
紓解釋放壓力,從小我就教育我的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13歲的兒子問李國修說:「你怎麼找到自己的?」他回答:「13歲談這還太早,你必須先找到興趣」。
13~22是人生當中尋找自我的黃金關鍵期,鼓勵孩子從他的興趣去培養;興趣比分數還重要;
找到興趣還是可以在人生舞台發光發熱。
女兒暗戀告白被拒,告白的過程中媽媽陪著順稿怎麼跟對方告白,最後當女兒被拒絕後,
陪著孩子面對後續的一切。告訴孩子:「不屬於你的人或事都會過去,屬於你的必定會降臨」。
看完整集的節目,最讓我動容的,不是這對父母說了什麼了不起的話。
聽過更多教養專家說得比她們更有系統更精闢,大道理誰都能講,但是問這些教養專家的孩子,
他們的爸媽是不是真正能實踐自己的理論,答案不見得是肯定的。
李國修的兒子說:我父母從不給我設限,讓我依照自己的思考成長。
李國修的女兒說:我們家是以健康快樂最重要,從小我們家都是充滿著歡笑。我很高興我生在這樣的家庭。
其實,想要跟孩子之間培養怎樣的親子關係,要當孩子小的時候就要開始以這樣的模式跟他們相處。
親子關係很多屬於因果論。只會用權威約束孩子的父母,等孩子哪天有行為能力和經濟自主能力的時候,
只會想逃的遠遠的。
年輕時候不想花時間陪孩子,當年紀大的時候,孩子跟你不親,也很難要求孩子回來多陪陪老人家。
當年輕時候只用盡當父母的權威面對孩子,
年老的時候也不要再期待孩子會跟你很親密像朋友一樣聊天分享心事。
因為你們的關係本來就不是建立成雙向的朋友與朋友;而是單向的父母–>子女,
未來子女長大也不太容易轉變成跟變成朋友的模式。
結論是:不管在孩子幾歲,能留住孩子心的,真的只有「愛」!
不知道能不能有一天,我的孩子也會說出:我好愛這個家的氛圍,感謝我的父母讓我做我自己。
凡事往好處想~ /摘自網路文章
凡事往好處想~ /摘自網路文章
培養正向思維的七大妙招 ++ 凡事往好處想的遊戲…
培養正向思維的七大妙招 第一招:停止抱怨這一招知易行難,但一個簡單的小方式可能會有幫助:在左手或右手手腕上戴手環或橡圈。只要發現自己在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腕上,讓手環停留在原本的手腕上越久越好。 第二招:心懷感謝不論生活有多艱困,總是可以找到可以感謝的理由,即使純粹是對活著、對能自由呼吸或者是對美好的天氣,都能夠心懷感謝。即便在最困難的時刻仍然存在許多美好的事情。持續的去關注生活中美麗的事物而非那些不順心的事。 第三招:多愛自己一些大部份人都關注在自己的錯誤或缺點上,沒有看到自己非常特別的地方。如果要多愛自己有些困難的話,試著多做正向自我肯定的練習,以及多建立自尊心,可能會大有幫助。 第四招:讓自己身處在正向的環境裡與正向的人交朋友、觀看正向的表演、聽正向的音樂以及閱讀正向的書籍。身處於一個正向的環境會對保持正向思考有很大的幫助。 第五招:不管如何,多愛別人一些關愛他人比起自私及惡意更能使彼此關係長久,而且,幫助他人後有種暖融融的感覺,會更讓人心情愉快。 第六招: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很多人都感覺原諒自己很困難,但是只有寬恕和接納過去的錯誤才能使心靈自由。原諒不代表不在意發生的錯誤,而是不讓自己再繼續當負面思維的奴隸。 第七招:將「事情的發生皆非偶然」作為座右銘 明白這句話的真義後,我們會開始在任何情況下都往好處看。人們常忽視從痛苦和奮鬥中將會成長最多,藉著常常問自己當下的經歷是要教會我們甚麼,將可以開始視艱困與挑戰為成長的機會,而非絆住幸福的石頭。保持對自己內在思維的警覺,但又不被這種思維所操控,是面對挫敗的最好方法。這樣的正向思考也能幫助自己學習不將事情擴大而失去信念。藉由一些小方法,能使我們更從容地面對生命中的挫敗與挑戰,也更能擁有快樂的人生。 ================================凡事往好處想的遊戲…今天聽到中廣的廣播,來賓正在分享最近與孩子互動的遊戲,「凡事往好處想」的遊戲…媽媽問孩子:「今天上學發現,口袋裡的十元不見了,請往好處想…」 孩子回答:「還好不見的不是一百元…」父親回答:「撿到的人一定很高興…」媽媽問孩子:「今天上學後開始下起大雨,請往好處想…」孩子回答:「還好舅舅家住的近,可以幫我送傘…」媽媽問孩子:「很用功的準備段考後,成績非常的不理想,請往好處想…」孩子回答:「還好不是聯考…」 一邊聽著廣播一邊覺得這個遊戲很有趣,凡事往好處想,整個心情就變的不一樣了,記得有個故事,一個女孩遺失了一支心愛的手錶,一直悶悶不樂,茶不思、飯不想,甚至因此而生病了。神父來探病時問她:「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掉了十萬塊錢,你會不會再大意遺失另外二十萬呢!」女孩回答:「當然不會。」神父又說:「那你為何要讓自己在掉了一支手錶之後,又丟掉了兩個禮拜的快樂!甚至還賠上了兩個禮拜的健康呢!」女孩如大夢初醒般地跳下床來。說:「對!我拒絕繼續損失下去,從現在開始我要想辦法,再賺回一支手錶。」 人生嘛! 本來就是有輸有贏,更是有挑戰性的,輸了又何妨。只要真真切切地為自己而活,這才叫做真正的《生命》。有些人就是因為不肯接受事實重新開始以致越輸越多,終至不可收拾。 如果已輸了,請記得我們打麻將或買股票輸的時候常說的一句話「少輸為贏」。為自己訂製一個停損點吧!正向思考,我們不會怨天尤人 正向思考,我們將會離苦得樂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樂觀、開朗的性格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慈悲的胸懷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無限的希望~ ~ 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觀念,這個遊戲或許大家真可以用在生活中,道理不在懂不懂~只在做不做,改變就從現在開始!!
培養正向思維的七大妙招 ++ 凡事往好處想的遊戲…
培養正向思維的七大妙招 第一招:停止抱怨這一招知易行難,但一個簡單的小方式可能會有幫助:在左手或右手手腕上戴手環或橡圈。只要發現自己在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腕上,讓手環停留在原本的手腕上越久越好。 第二招:心懷感謝不論生活有多艱困,總是可以找到可以感謝的理由,即使純粹是對活著、對能自由呼吸或者是對美好的天氣,都能夠心懷感謝。即便在最困難的時刻仍然存在許多美好的事情。持續的去關注生活中美麗的事物而非那些不順心的事。 第三招:多愛自己一些大部份人都關注在自己的錯誤或缺點上,沒有看到自己非常特別的地方。如果要多愛自己有些困難的話,試著多做正向自我肯定的練習,以及多建立自尊心,可能會大有幫助。 第四招:讓自己身處在正向的環境裡與正向的人交朋友、觀看正向的表演、聽正向的音樂以及閱讀正向的書籍。身處於一個正向的環境會對保持正向思考有很大的幫助。 第五招:不管如何,多愛別人一些關愛他人比起自私及惡意更能使彼此關係長久,而且,幫助他人後有種暖融融的感覺,會更讓人心情愉快。 第六招: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很多人都感覺原諒自己很困難,但是只有寬恕和接納過去的錯誤才能使心靈自由。原諒不代表不在意發生的錯誤,而是不讓自己再繼續當負面思維的奴隸。 第七招:將「事情的發生皆非偶然」作為座右銘 明白這句話的真義後,我們會開始在任何情況下都往好處看。人們常忽視從痛苦和奮鬥中將會成長最多,藉著常常問自己當下的經歷是要教會我們甚麼,將可以開始視艱困與挑戰為成長的機會,而非絆住幸福的石頭。保持對自己內在思維的警覺,但又不被這種思維所操控,是面對挫敗的最好方法。這樣的正向思考也能幫助自己學習不將事情擴大而失去信念。藉由一些小方法,能使我們更從容地面對生命中的挫敗與挑戰,也更能擁有快樂的人生。 ================================凡事往好處想的遊戲…今天聽到中廣的廣播,來賓正在分享最近與孩子互動的遊戲,「凡事往好處想」的遊戲…媽媽問孩子:「今天上學發現,口袋裡的十元不見了,請往好處想…」 孩子回答:「還好不見的不是一百元…」父親回答:「撿到的人一定很高興…」媽媽問孩子:「今天上學後開始下起大雨,請往好處想…」孩子回答:「還好舅舅家住的近,可以幫我送傘…」媽媽問孩子:「很用功的準備段考後,成績非常的不理想,請往好處想…」孩子回答:「還好不是聯考…」 一邊聽著廣播一邊覺得這個遊戲很有趣,凡事往好處想,整個心情就變的不一樣了,記得有個故事,一個女孩遺失了一支心愛的手錶,一直悶悶不樂,茶不思、飯不想,甚至因此而生病了。神父來探病時問她:「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掉了十萬塊錢,你會不會再大意遺失另外二十萬呢!」女孩回答:「當然不會。」神父又說:「那你為何要讓自己在掉了一支手錶之後,又丟掉了兩個禮拜的快樂!甚至還賠上了兩個禮拜的健康呢!」女孩如大夢初醒般地跳下床來。說:「對!我拒絕繼續損失下去,從現在開始我要想辦法,再賺回一支手錶。」 人生嘛! 本來就是有輸有贏,更是有挑戰性的,輸了又何妨。只要真真切切地為自己而活,這才叫做真正的《生命》。有些人就是因為不肯接受事實重新開始以致越輸越多,終至不可收拾。 如果已輸了,請記得我們打麻將或買股票輸的時候常說的一句話「少輸為贏」。為自己訂製一個停損點吧!正向思考,我們不會怨天尤人 正向思考,我們將會離苦得樂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樂觀、開朗的性格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慈悲的胸懷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無限的希望~ ~ 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觀念,這個遊戲或許大家真可以用在生活中,道理不在懂不懂~只在做不做,改變就從現在開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