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星星的世界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7AlKeiMW4mJRndLdndubkwzaTg/edit
總網頁瀏覽量
8,902
2012年6月30日 星期六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
認識您是我的福氣 (摘自余蒨如)
認識您是我的福氣 (摘自余蒨如)
鵑鵑原本在美國工作,公司給她的待遇很好,再加上單身,生活過得很逍遙。
前一陣子她住在臺灣的母親罹患腦瘤,開刀後復原得很慢。
鵑鵑立刻請調回臺,找了間公寓,把母親接到身邊就近照顧。
鵑鵑不是家中的獨生女,上有大姐,下有弟弟,但是只有她放棄原本的生活,承擔服侍母親的責任。
她大姐偶爾給她一筆錢,當作是孝親費,此外很少露面,更別談關心自己母親的現況,好像出點錢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把母親推給妹妹。
我們這些鵑鵑的朋友看不過去,紛紛提醒她要找大姐和弟弟談清楚母親的事。
鵑鵑保持她一貫的優雅從容,靜靜的說:「照顧媽媽是我的福氣。 」原本為她打抱不平的我們,聽了這句話,頓時沉默起來。
難怪從來不曾聽她抱怨,自認享有「福氣」的人,怎麼會向人訴苦呢?
她總是耐著性子尋找適合母親的飲食配方和復健機構,珍惜與母親相處的時光,鵑鵑忙著張羅都來不及了,哪有閒功夫喊累叫煩哪!
在鵑鵑細心打點下,病情不大樂觀的母親,身體竟一天天好起來,母親想要康復的意願也啟動了,甚至會離開臥房到屋外走走。
原本令人覺得沉重的擔子,因為鵑鵑懂得惜福,居然化作豐盛的禮物。
現在鵑鵑成了大家的強心劑,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或者受了委屈,習慣性的退縮、放棄、抱怨或指責別人時,總會想起她的話。
在我們這一群朋友中,開始流行一種句型:「能多做一點是我的福氣。 」
「孩子不聽話,耐著性子引導他是我的福氣。 」「擠公車沒位子坐是我的福氣。」
那麼能認識你也是我的福氣
說這些話的時候,我們多少帶著點自我解嘲的意味,有時也是開玩笑,但不知不覺中,我們看待周遭人事物的態度有了明顯變化,原來好福氣也是會傳染的。
一句話
人生的成敗,常常因為一個人、一件事,甚至一句話而有決定性的影響。尤其對人有用的一句話,勝過千言萬語。
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深受感動,甚至豁然開朗;由於「一句話」而改變一生的事例,更是多不勝數。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和演講口才藝術家卡內基,小時候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小男孩。他九歲的時候,父親將繼母娶進門。
他父親向新婚妻子介紹卡內基時,如是說:「希望你注意這個全郡最壞的男孩,他實在令我頭痛,說不定明天早晨他還會拿石頭砸你,或做出什麼壞事呢!」
出乎卡內基預料的是,繼母微笑地走到他面前,托著他的頭,注視著他。
接著告訴丈夫:「你錯了, 他不是全郡最壞的男孩,而是最聰明,只是還沒找到發洩熱忱地方的男孩。」
此話一出,卡內基的眼淚不聽使喚地滾滾而下。
就因為這一句話,建立了卡內基和繼母之間深厚的感情;也因為這一句話,成就了他立志向上的動力;更因為這一句話,讓他日後幫助千千萬萬的人一同步上了成功之路。
「一句話」很容易說,但重要的是要能讓對方受用。
給人一句好話,讓人生命奮起飛揚,何樂而不為呢?所以,人要常說:
第一、給人歡喜的話;
第二、給人鼓勵的話;
第三、給人肯定的話;
第四、給人讚美的話。
多說好話,少說壞話。
不經意的一句輕浮話,有時會自毀前程,而一句關懷別人的話,卻能讓沮喪的人有生存下去的勇氣。因此人要經常檢點自己的口舌,以免破壞了好因緣。
原來你也很富有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發不了財,終日愁眉不展。
這一天,走過來一個鬚髮皆白的老人,問:「年輕人,為什麼不快樂?」
「我不明白,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窮。」
「窮?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說。
「這從何說起?」年輕人不解。
老人反問道:「假如現在斬掉你一個手指頭,給你 1千元,你幹不幹?」「不幹。」年輕人回答。
「假如砍掉你一隻手,給你 1 萬元,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使你雙眼都瞎掉,給你 10 萬元,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變成80 歲的老人,給你 100 萬,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死掉,給你 1000 萬,你幹不幹?」
「不幹。」
「這就對了,你已經擁有超過1000 萬的財富,為什麼還哀怨自己貧窮呢?」老人笑吟吟地問道。
青年愕然無言,突然什麼都明白了。
心靈導航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早上醒來發現自己還能自由呼吸,你就比在這個星期中離開人世的人更有福氣。
如果你從來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危險、被囚禁的孤寂、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饑挨餓的難受 ……。
你已經好過世界上五億人了。
如果你的銀行帳戶有存款,錢包裡有現金,你已經身居於世界上最富有的 8%之列!
如果你的雙親仍然在世,並且沒有分居或離婚,你已屬於稀少的一群。
如果你能抬起頭,面容上帶著笑容,並且內心充滿感恩的心情,你是真的幸福了。
因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可以這樣做,但是他們卻沒有。
如果你能握著一個人的手,擁抱他,或者只是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你的確有福氣了。因為你所做的,已經等同於上帝才能做到的。
親愛的:如果你能讀到這段文字,那麼你更是擁有了雙份的福氣,你比20億不能閱讀的人不是幸福很多嗎?
看到這裡,請你暫且放下書,然後非常認真地對自己說一句話:
「哇!原來我是這麼富有的人! 」
鵑鵑原本在美國工作,公司給她的待遇很好,再加上單身,生活過得很逍遙。
前一陣子她住在臺灣的母親罹患腦瘤,開刀後復原得很慢。
鵑鵑立刻請調回臺,找了間公寓,把母親接到身邊就近照顧。
鵑鵑不是家中的獨生女,上有大姐,下有弟弟,但是只有她放棄原本的生活,承擔服侍母親的責任。
她大姐偶爾給她一筆錢,當作是孝親費,此外很少露面,更別談關心自己母親的現況,好像出點錢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把母親推給妹妹。
我們這些鵑鵑的朋友看不過去,紛紛提醒她要找大姐和弟弟談清楚母親的事。
鵑鵑保持她一貫的優雅從容,靜靜的說:「照顧媽媽是我的福氣。 」原本為她打抱不平的我們,聽了這句話,頓時沉默起來。
難怪從來不曾聽她抱怨,自認享有「福氣」的人,怎麼會向人訴苦呢?
她總是耐著性子尋找適合母親的飲食配方和復健機構,珍惜與母親相處的時光,鵑鵑忙著張羅都來不及了,哪有閒功夫喊累叫煩哪!
在鵑鵑細心打點下,病情不大樂觀的母親,身體竟一天天好起來,母親想要康復的意願也啟動了,甚至會離開臥房到屋外走走。
原本令人覺得沉重的擔子,因為鵑鵑懂得惜福,居然化作豐盛的禮物。
現在鵑鵑成了大家的強心劑,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或者受了委屈,習慣性的退縮、放棄、抱怨或指責別人時,總會想起她的話。
在我們這一群朋友中,開始流行一種句型:「能多做一點是我的福氣。 」
「孩子不聽話,耐著性子引導他是我的福氣。 」「擠公車沒位子坐是我的福氣。」
那麼能認識你也是我的福氣
說這些話的時候,我們多少帶著點自我解嘲的意味,有時也是開玩笑,但不知不覺中,我們看待周遭人事物的態度有了明顯變化,原來好福氣也是會傳染的。
一句話
人生的成敗,常常因為一個人、一件事,甚至一句話而有決定性的影響。尤其對人有用的一句話,勝過千言萬語。
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深受感動,甚至豁然開朗;由於「一句話」而改變一生的事例,更是多不勝數。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和演講口才藝術家卡內基,小時候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小男孩。他九歲的時候,父親將繼母娶進門。
他父親向新婚妻子介紹卡內基時,如是說:「希望你注意這個全郡最壞的男孩,他實在令我頭痛,說不定明天早晨他還會拿石頭砸你,或做出什麼壞事呢!」
出乎卡內基預料的是,繼母微笑地走到他面前,托著他的頭,注視著他。
接著告訴丈夫:「你錯了, 他不是全郡最壞的男孩,而是最聰明,只是還沒找到發洩熱忱地方的男孩。」
此話一出,卡內基的眼淚不聽使喚地滾滾而下。
就因為這一句話,建立了卡內基和繼母之間深厚的感情;也因為這一句話,成就了他立志向上的動力;更因為這一句話,讓他日後幫助千千萬萬的人一同步上了成功之路。
「一句話」很容易說,但重要的是要能讓對方受用。
給人一句好話,讓人生命奮起飛揚,何樂而不為呢?所以,人要常說:
第一、給人歡喜的話;
第二、給人鼓勵的話;
第三、給人肯定的話;
第四、給人讚美的話。
多說好話,少說壞話。
不經意的一句輕浮話,有時會自毀前程,而一句關懷別人的話,卻能讓沮喪的人有生存下去的勇氣。因此人要經常檢點自己的口舌,以免破壞了好因緣。
原來你也很富有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發不了財,終日愁眉不展。
這一天,走過來一個鬚髮皆白的老人,問:「年輕人,為什麼不快樂?」
「我不明白,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窮。」
「窮?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說。
「這從何說起?」年輕人不解。
老人反問道:「假如現在斬掉你一個手指頭,給你 1千元,你幹不幹?」「不幹。」年輕人回答。
「假如砍掉你一隻手,給你 1 萬元,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使你雙眼都瞎掉,給你 10 萬元,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變成80 歲的老人,給你 100 萬,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死掉,給你 1000 萬,你幹不幹?」
「不幹。」
「這就對了,你已經擁有超過1000 萬的財富,為什麼還哀怨自己貧窮呢?」老人笑吟吟地問道。
青年愕然無言,突然什麼都明白了。
心靈導航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早上醒來發現自己還能自由呼吸,你就比在這個星期中離開人世的人更有福氣。
如果你從來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危險、被囚禁的孤寂、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饑挨餓的難受 ……。
你已經好過世界上五億人了。
如果你的銀行帳戶有存款,錢包裡有現金,你已經身居於世界上最富有的 8%之列!
如果你的雙親仍然在世,並且沒有分居或離婚,你已屬於稀少的一群。
如果你能抬起頭,面容上帶著笑容,並且內心充滿感恩的心情,你是真的幸福了。
因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可以這樣做,但是他們卻沒有。
如果你能握著一個人的手,擁抱他,或者只是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你的確有福氣了。因為你所做的,已經等同於上帝才能做到的。
親愛的:如果你能讀到這段文字,那麼你更是擁有了雙份的福氣,你比20億不能閱讀的人不是幸福很多嗎?
看到這裡,請你暫且放下書,然後非常認真地對自己說一句話:
「哇!原來我是這麼富有的人! 」
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您價 值多少?--個人價值在於能力多寡,能讓人求你價值就顯 /摘自網路文章
您價 值多少?--個人價值在於能力多寡,能讓人求你價值就顯
~或許您也看過,再一次,或許有不同的感覺~ 祝大家 一切安好~
小和尚向老和尚請教:
「師父,我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呢?」
老和尚說:「你搬一塊大石頭,拿到山下菜市場上去賣,
假如有人問你什麼價錢,你不要講話,只伸出一個指頭;
假如他跟你還價,你不要賣,然後馬上抱回來,
師父就告訴你,你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
第一天一早,小和尚抱了石頭,
興致勃勃地跑到山下菜市場上去賣。
菜市場上人來人往,人們很好奇,誰會買一塊石頭呢?
一會兒,一個家庭主婦走了過來,
問小和尚:「這石頭多少錢賣呀?」
小和尚伸出了一個指頭,那個家庭主婦說:「10塊錢?」
小! M尚搖搖頭,家庭主婦說:「那麼是100塊錢?好吧,
好吧!我剛好拿回去壓酸菜。」小和尚聽到:「我的媽呀,
一文不值的石頭居然有人出100元錢來買!
我們山上有的是呢!」
於是,小和尚遵照師父的囑託沒有賣,樂不可支地抱回山上,去見師父:「師父,今天有一個家庭主婦願意出100元,買我的石頭。師父,您現在可以告訴我,
我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了嗎?」
老和尚說:「嗯!不急,你明天一早,再把這塊石頭拿到博物館門口去,如果他喊價,你不要賣,再抱回來,我們再談。」
第二天早上,小和尚又興高采烈地抱著這塊大石頭,來到了博物館。
在博物館外,一群好奇的人圍觀,竊竊私語:「一塊普通的石頭,到底有什麼價值,難不成是什麼稀奇呢?只是我們還不知道而已。」
這時,有一個人對小和尚大聲說:
「小和尚,你這塊石頭要賣多少錢啊?」小和尚沒出聲,
伸出一個指頭,那個人說:「1000元?1000元就1000元吧,剛好我要用它雕刻一尊神像。」
小和尚聽到這裡,倒退了一步,嚇得說不出話!
但小和尚依然遵照師父的囑託沒有賣,趕緊抱回山上,
去見師父,見到師父說:「師父,今天有人要出1000元買我這塊石頭,這回您總要告訴我,我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了吧?」
老和尚哈哈大笑說:「你明天再把這塊石頭拿到古董店門口去賣,但仍然不要賣掉它。你就把它抱回來。這一次,師傅一定告訴你,你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
小和尚聽後徹夜難眠,只恨天亮的太慢,好不容易到了天亮,他急忙捧著石頭跑到古董店門口,突然出現一名的拍賣師告訴他這是千年不遇的寶石,問他要賣多少錢,小和尚沒出聲,
伸出一個指頭,拍賣師說:「10000元?」小和尚搖了搖頭,拍賣師出價說:「100000元就100000元吧,我要好好珍藏它!」小和尚聽了幾乎當場暈倒,趕緊抱回山上,去見師父,見到! 師父說:「師父,今天有人要出100000元買我這塊石頭,這回你總要告訴我,我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了吧?」
老和尚指著石頭打斷他說:「其實,我們並不打算賣它,
不過現在你應該明白,為什麼石頭的形狀和外表都沒有變,
而你的想法和做法卻再三變化呢,我之所以讓你這樣做,
主要是想培養和鍛煉你充分認識自我價值的能力,和對事物的理解能力。
如果你是生活在菜市場,那麼你只有那個市場的理解力,
你就永遠不會認識更高的價值。
不管你在什麼地方,同樣的你,有人將你抬得很高,
有人把你貶得很低,有價值的東西,只有在懂價值的人面前,才有價值。不要管別人怎麼看,關鍵是自己怎麼看自己。
總而言之,你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決定自己的價值!」
讓愛傳出去~愛會回到自己的身上(呂美雲)
【純】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需要幫助,
但是,
如果我們守住善良本性,
讓愛傳出去,
愛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而這,
正是幸福的密碼。
(呂美雲老師)
人是善惡無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往善靠近,自然時時善念生,
善念時時生 福慧日日增。多數的我們沒有權利但要有影響力!
我有一些座右銘鼓勵自己,其中自己寫下這樣的心情語,
在重要的時刻念著念著,堅持對的事做就對!
我的努力不一定要別人肯定認同,
但我一定肯定在淨化人心祥和社會有我努力的足跡!
10多年前寫下的想法,猶記得寫下的當時,淚流滿面好感動!
現在外面下著語,我透過電子書恭聽衲履足跡,
期盼~~晚上電子書讀書會依然舊雨新知全都露!
因為晴天雨天都是讀書天~~來讀書吧!
歡迎傳出去影響別人
好友傳來一個短片..看了由心而起的喜悅..
讓心也自由自在一下下..
當您執行一個善良的行為,你感動的人也將執行一個,很快,大家都將愉快地互相幫助。
巧妙一家以拍攝作為陌生人的幫助,然後,它顯示了一個善良行為的連鎖反應幫助別人。…
與您分享囉?
祝福滿滿 平安健康喜悅時時刻刻…
就是這樣,我轉給你,你傳給誰呢?
感恩有你!
人是善惡無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往善靠近,自然時時善念生,
善念時時生 福慧日日增。多數的我們沒有權利但要有影響力!
我有一些座右銘鼓勵自己,其中自己寫下這樣的心情語,
在重要的時刻念著念著,堅持對的事做就對!
我的努力不一定要別人肯定認同,
但我一定肯定在淨化人心祥和社會有我努力的足跡!
10多年前寫下的想法,猶記得寫下的當時,淚流滿面好感動!
現在外面下著語,我透過電子書恭聽衲履足跡,
期盼~~晚上電子書讀書會依然舊雨新知全都露!
因為晴天雨天都是讀書天~~來讀書吧!
歡迎傳出去影響別人
好友傳來一個短片..看了由心而起的喜悅..
讓心也自由自在一下下..
當您執行一個善良的行為,你感動的人也將執行一個,很快,大家都將愉快地互相幫助。
巧妙一家以拍攝作為陌生人的幫助,然後,它顯示了一個善良行為的連鎖反應幫助別人。…
與您分享囉?
祝福滿滿 平安健康喜悅時時刻刻…
就是這樣,我轉給你,你傳給誰呢?
感恩有你!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看愛爾蘭人如何育兒(作者﹕胡真)
看愛爾蘭人如何育兒(作者﹕胡真)
許多人都知道,外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和中國的傳統式教育有著很大的差異。現今在愛爾蘭為人父母的中國人,一邊受著自己小時候來自己父母的言傳身教的影響,一邊又受著西方社會不同教育方式的沖擊。在愛爾蘭,很少看到躺在地上哭鬧耍賴的小孩子,而在國內這種任性、自我﹑卻又缺乏自信、自主的“小皇帝”、“小公主”的例子比比皆是。那麼愛爾蘭人如何教育他們的小寶寶呢?給大家舉一些情景例子:
★ 孩子跌跤,父母不管,讓他自己爬起來。★ 孩子一哭就放下來,不哭才抱起來,正好和我們反過來。這樣一來,再小的孩子都能明白,不哭的時候才有得抱。★ 父母會要求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從扔自己換下的髒尿布到收拾自己的玩具,洗碗掃地等等。★ 父母穿2件衣服,寶寶絕不穿3件,只會穿的比父母少,不會比父母多。★ 出生後一般4個月開始獨立睡覺。父母會通過寶寶監聽器或監看器查看晚上寶寶睡覺的情況。★ 愛爾蘭父母最常說的是『Try it!』試試看!摸摸看!只要沒有生命危險,就會鼓勵孩子,
多嘗試新事物和認識這個世界。★ 即使家庭經濟狀況很好,也鼓勵孩子自己勞動掙錢,哪怕是給自己的父母做家務活的方式來賺零花錢。★ 不強迫孩子吃飯,有一句話“孩子不會餓死自己”。家長不會在孩子說已經吃飽後,還連哄帶騙的逼孩子多吃幾口。一般都很注重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而非擔心他們吃不飽,長不高。★ 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適度的讚美和表揚,能讓孩子保持非常積極向上的心境和狀態。愛爾蘭父母十分注重對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讚美和鼓勵,
整個社會風氣亦如是。 ★ 父母一般不會體罰孩子。如果孩子在公共場所吵鬧,只要不影響別人,父母會採取冷處理的方式對待孩子,
比如隨他鬧去。如果影響到別人,父母會把孩子抱走,將他放在一個比較開闊和安靜的地方,讓他繼續鬧,直到他鬧夠為止。★ 此外,愛爾蘭家庭和幼兒園中,父母和 老師經常採取一種叫做『計時隔離』
的方式來『懲罰』一時不守規矩的孩子。例如:當孩子在家不聽話`不講理胡鬧的時候,或者和別的小朋友打架的時候,父母就會把他帶到一個房間,讓他獨自呆幾分鐘,告訴孩子會呆多久,並會準時把他帶出房間,然後在孩子冷靜的情況下,與其交流,教育他並督促他改正缺點。這種教育方法對於小孩子都很適用。****** 老美也是採用這套方式. 我的女兒. 媳婦教育他們的孩子也是如此. 對孩子不打. 少罵. 責罰就用 “time out” 就是文中的 『計時隔離』 . 這個字對孩子有無比權威. 此言一出. 立刻變乖. 這是西方國家通用的管教方式. 孩子必須做家事. 孩子來我家聚. 吃完晚飯. 多由二位10歲孫兒洗12人吃的碗盤. 他們站在小凳上. 邊聊天. 邊洗碗. 快活得很. 他們覺得最怪的人就是我這個爺爺. 在家幾乎完全不做家事. 這是他們所看過唯一的怪人. 用此法管教的孩子. 有自我. 自尊. 不太會在教室喧嘩. 能表達自己想法. 這是我們教育欠缺的.
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心靈茶會話環保(101年6月30日潮州靜思堂)歡迎參加
屏東和氣四潮州互愛「心靈茶會話環保」流程表
淨化清流繞全球
潮州團隊做中覺 101年6月30日潮州靜思堂
進程
|
主 題
|
負 責 人
|
時 間
|
配 樂
|
1
|
菩薩雲來集
|
張薰方
|
心靈環保茶會ppt分享
| |
2
|
行問訊禮
|
司儀引言
| ||
3
|
轉動身體
愛地球
|
陳麗香
大愛媽媽
|
五善之歌
美麗晨犧
| |
4
|
節能減碳
過生活
|
吳靜怡
(環保種子)
|
宣導品
佈場
| |
5
|
夜間環保站
分享邀約
|
李月英
等站主
|
溫馨小故事
現身說法
| |
6
|
環寶店~資源回收再利用
|
林淑惠
團隊
|
一路走來
編織環保情
| |
7
|
簽書會
|
資深環保志工
|
1.清靜在源頭2.科學素食快樂吃
3.大愛感恩科技品
| |
8
|
平安賦歸
|
2012年6月3日 星期日
2012年6月2日 星期六
人文的含義/摘自網路的文章
什麼是"人文"?
想必讀過書的人也未必說得清。 作家梁曉聲 用了6堂課的時間講這兩個字的含義。
不少學生覺得驚訝: "人文"
我懂啊。就一句話,以人為本。梁曉聲因此發出一聲感歎:除了"以人為本",我們還能告訴別人什麼呢?
是啊,除了"以人為本",我們還知道"人文"更豐富的內涵嗎?
為了解說"人文",梁曉聲講了一個故事:
一次在法國,他跟兩個老作家一同坐車到郊區。那天刮著風,不時有雨滴飄落。前面有一輛旅行車,車上坐著兩個漂亮的法國女孩,不停地從後窗看他們的車。前車車輪碾起的塵土撲向他們的車窗,加上雨滴,車窗被弄得很髒。他們的車想超過,但路很窄。他問司機:"能超嗎?"
司機說:"在這樣的路上超車是不禮貌的。"正說著,前面的車停了下來,下來一位先生,先對後車的司機說了點什麼,然後讓自己的車靠邊,讓他們先過。梁曉聲問司機:"他剛才跟你說什麼了?"
司機轉述了他的話:“一路上,我們的車始終在前面,這不公平!車上還有我的兩個女兒,我不能讓她們感覺到這是理所當然的。”
梁曉聲說,就這句話,讓他羞愧了好幾天。
這讓我想起澳大利亞的侄兒經過的另一個故事:
周未,侄兒隨著在澳大利亞土生土長的華人去悉尼周邊海域捕撈魚蝦。每撒下一網,總有收穫,可每次網拉上來後,那華人總要挑揀一番,將其中的大部分蝦蟹扔回大海。我侄兒不解:"好不容易打上來,為啥扔回去?"
那華人平靜答道:"在澳大利亞,每個出海捕撈魚蝦的公民都知道,只有符合國家規定尺寸的魚蝦才可以捕撈。
我侄兒道:"遠在公海,誰也管不著你",那華人淡淡一笑:"呆久了你就會知道,在澳大利亞,不是什麼都要別人來提醒、督促的。"
兩則故事,大致告訴了我們什麼是"人文"。
"人文"其實並不晦澀,在我看來,它的實質就是一種植根於內心的素養,一種以承認約束為前提的自由,一種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人文",在哪裡?
如梁曉聲所說: 在高層面,它關乎公平、正義;
在樸素的層面,它就在我們日常的生活裏、
就在人和人的關係中、
就在人性的內涵中、就在我們的心靈深處。
又如作家龍應台所言,它是一個人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和他的整體氣質。
想想我們有多少時候,不需要別人提醒,就知道檢點自己的行為,就能夠自覺地遵紀守法、恪守做人的本分,盡可能為別人著想,幫助他人?
言及此,我想起了那句名言:"文化可以立國"。我想為了國家更發達、社會更和諧,為了我們更自在、更快樂;
補經濟課、科技課、法律意識課---都沒錯,
但我們現在最需要補上的是文化這一課 ── "人文"。
想必讀過書的人也未必說得清。 作家梁曉聲 用了6堂課的時間講這兩個字的含義。
不少學生覺得驚訝: "人文"
我懂啊。就一句話,以人為本。梁曉聲因此發出一聲感歎:除了"以人為本",我們還能告訴別人什麼呢?
是啊,除了"以人為本",我們還知道"人文"更豐富的內涵嗎?
為了解說"人文",梁曉聲講了一個故事:
一次在法國,他跟兩個老作家一同坐車到郊區。那天刮著風,不時有雨滴飄落。前面有一輛旅行車,車上坐著兩個漂亮的法國女孩,不停地從後窗看他們的車。前車車輪碾起的塵土撲向他們的車窗,加上雨滴,車窗被弄得很髒。他們的車想超過,但路很窄。他問司機:"能超嗎?"
司機說:"在這樣的路上超車是不禮貌的。"正說著,前面的車停了下來,下來一位先生,先對後車的司機說了點什麼,然後讓自己的車靠邊,讓他們先過。梁曉聲問司機:"他剛才跟你說什麼了?"
司機轉述了他的話:“一路上,我們的車始終在前面,這不公平!車上還有我的兩個女兒,我不能讓她們感覺到這是理所當然的。”
梁曉聲說,就這句話,讓他羞愧了好幾天。
這讓我想起澳大利亞的侄兒經過的另一個故事:
周未,侄兒隨著在澳大利亞土生土長的華人去悉尼周邊海域捕撈魚蝦。每撒下一網,總有收穫,可每次網拉上來後,那華人總要挑揀一番,將其中的大部分蝦蟹扔回大海。我侄兒不解:"好不容易打上來,為啥扔回去?"
那華人平靜答道:"在澳大利亞,每個出海捕撈魚蝦的公民都知道,只有符合國家規定尺寸的魚蝦才可以捕撈。
我侄兒道:"遠在公海,誰也管不著你",那華人淡淡一笑:"呆久了你就會知道,在澳大利亞,不是什麼都要別人來提醒、督促的。"
兩則故事,大致告訴了我們什麼是"人文"。
"人文"其實並不晦澀,在我看來,它的實質就是一種植根於內心的素養,一種以承認約束為前提的自由,一種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人文",在哪裡?
如梁曉聲所說: 在高層面,它關乎公平、正義;
在樸素的層面,它就在我們日常的生活裏、
就在人和人的關係中、
就在人性的內涵中、就在我們的心靈深處。
又如作家龍應台所言,它是一個人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和他的整體氣質。
想想我們有多少時候,不需要別人提醒,就知道檢點自己的行為,就能夠自覺地遵紀守法、恪守做人的本分,盡可能為別人著想,幫助他人?
言及此,我想起了那句名言:"文化可以立國"。我想為了國家更發達、社會更和諧,為了我們更自在、更快樂;
補經濟課、科技課、法律意識課---都沒錯,
但我們現在最需要補上的是文化這一課 ── "人文"。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