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讚歎,就是『和』的表現。/摘自慈濟網路資料

讚歎,就是『和』的表現。/摘自慈濟網路資料

每日靜思語圖案 :


摘自慈濟網路資料

不厚道的人,運走不長!! /摘自網路文章

不厚道的人,運走不長!! /摘自網路文章
作者:劉墉

約15年前左右,家中一好友帶了一個會算命的朋友來家小坐。
好友說「大嫂,我這朋友會算命很準,而且敢寫下來的,要不要算一算」。
當下回說:「我不敢算命,如果是好命,到時候再享受也不遲,如果是壞命,個人修養境界沒那麼好,由現在開始心裡的疙瘩可能就放不來,時候未到,命就開始壞了。」
想了一想,還是問了一句話:「倒是有興趣知道,如何做才能趨吉避兇」。
這朋友回說:「只有二條路可走」,這二條路筆者背到現在沒忘,願和大家分享。
一、讀好書,最快;讀了好書,會改變思想,會影響行為。
二、積德,這是一輩子的事;德積多了,好運自然來。
某相士鐵口直斷,斷無不驗,舉數例,以資讀者雅慧。
 
■一、兩姊妹去算命。
「妳三年前被人倒了一筆錢。」算命先生對妹妹說。
「是啊!您真是太準了。」妹妹擊掌稱好,旁邊的姊姊卻有了意見:「我當年跟妹妹一起被倒會,您為什麼沒看出我呢?」
算命先生一笑:「請問,當時是妳比較傷心,還是妳妹妹比較傷心?」
「當然是她!她差點氣得跳樓。」
姊姊說:「至於我,錢嘛!身外之物,我看得開!」
「這就對了!那筆倒掉的錢,傷了她的命,沒傷妳的命,所以只在她的命上留下疤痕。」
 
■二、兩兄弟去算命。
「明年三月,你們都要發一筆財!」算命先生說。二人興匆匆地走了。
第二年的四月,兩兄弟又登門。哥哥一見面就道謝:「您真是金口,我果然上個月接了筆大生意,賺了不少。」
弟弟卻直嘆氣:「我上個月在辦公室摸彩,中了一千塊錢的小獎,難道也算發財嗎?」
「當然算!」
算命先生說:「同樣的財運,也要看你怎麼去把握。運氣就好像火種,可以點亮一跟蠟燭,也可以點燃一個火把,點爆一個火藥庫。當運氣到了的時候,正巧你哥哥在努力做生意,所以點亮他的生意。正巧你在摸彩,於是讓你中了獎。」
 
■三、某人去算命。
「您正當運,擋都擋不住!」算命先生道喜:「唯一要注意的,是別跟也正當運的人鬥,兩虎相鬥,必受傷!就好比鑽石戒指不要跟鑽石戒指磨擦一樣的道理。」
「那麼表示我可以跟不當運的人去鬥囉?」
「那也不行!」算命先生沉吟了一下:「當運的人去欺侮不當運的,是不厚道。不厚道的人,運走不長!」
「照您這麼說,我是誰也不能鬥了!」
「可不是嗎!人在運上,愈要謙沖自牧,不但不能鬥人,即使有點小虧,也不妨吃著。」
算命先生笑道:「有福氣,不獨享,讓大家分享,福澤才綿長!」--------
 
■四、某人去算命。
「你這一年,運氣特佳,無往不利!」算命先生說。
一年沒過,某人怒沖沖地跑來:「你說我運氣好,可是你知道嗎?我上個禮拜差點沒命!」
「你到哪兒去了?」我去了中美洲的戰區。」
「這就是了!」算命先生請某人坐下:「你想想看,從古到今,有多少算命的,他們為什麼沒算出唐山大地震、也沒料到南京大屠殺? 按說他們早會發現許多唐山和南京的人,在同一個時間死,而能知道有大災難來臨,他們為什麼沒能預警呢?」
算命先生嘆口氣:「如果一個好命的人,偏愛跟亡命之徒在一起。
或一個好運的人,碰巧和一群壞命的人搭飛機,那一個好命是敵不過許多壞命的。
天災、人禍也是這樣。個人的命再好,碰到天災人禍,也是擋不住的!」
某人怒氣平息了,算命先生送他到門口,叮囑地說:「人命易算,天命難測!自求多福、趨吉遠禍!」
 
■五、某人去算命。
算命先生看到生辰八字,才屈指,就搖了頭:「恕我直言,你恐怕過不了五十五歲那關!」
事隔多年,某人已過六十,事業宏發、身體健朗,笑吟吟地又在命相館出現:「您還記得我嗎?您曾經算我過不了五十五歲。」
算命先生一驚,再問一遍生辰八字,算了許久:「沒錯啊!你應該過不了五十五歲啊!除非你是大善人。」
「難道我這些年行的善事,可以改命?」
「當然!許多人的壞運,都因為你的善行而改好了,你自己的運能不改嗎?
這世界就像水,總是平的。你今天送出一些水、明天又送出一些水,雖然是注進別人的水面,那水還是要回流的。回流之時,常是你缺水的難關。」
算命先生長身一揖:「命由己作,福由心生。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大善人的命,難從天定,更由不得我算了!」
我們要知命、造命、受命、惜命、救命,以積極的態度把握生命。

阿基師,我的人生像一碗酸辣湯/摘自網路文章

阿基師,我的人生像一碗酸辣湯/摘自網路文章

我常常跟我太太分享一句話,賺很多錢是生辰八字好,不希罕,能守得住錢才厲害。
作者:話題  


阿基師常常到學校演講,但他最討厭人家說他古錐。白裡透紅的皮膚,也是每天辛苦站在蒸籠前換來的。

老實說,在採訪阿基師時,好幾次J編和同事們差點熱淚盈眶,尤其聽到他和太太因為負債千萬,坐在床上抱頭痛哭的那段~~話不多說,大家請往下看吧! 

<曾經為了荷包蛋老是煎不好,一個晚上吃掉十幾個蛋>

網友「江江」 問:什麼時候開始學料理?學料理途中,遇到挫折會有想放棄的念頭嗎?如果沒做廚師的話想做什麼呢?阿基師: 我不做廚師應該會一事無成吧!我性子很急,也不適合開計程車。我會選擇廚師這一行是因為我沒有讀書,加上父親當過五月花酒家的大廚,以前家裡開小吃麵店,我就很喜歡站在廚房看爸媽炒菜。開小吃店很累,下午兩點到五點之間父親習慣午睡,這時段偶爾會有客人來點個湯麵、炒飯、糖醋排骨等,因為捨不得把爸爸叫起來煮給客人吃,我就會跑進廚房站在板凳上模仿父親的做法開始炒菜。吃完了客人會跟媽媽說這小孩的功夫不輸你老公喔,成就感就在這裡開始萌芽,所以我在11、12歲的時候就發現自己適合走廚師這一條路。每當我煮飯的時候,就會感到全身精神都來了,那是一種莫名其妙的喜歡。我曾經為了荷包蛋老是煎不好,一個晚上吃掉十幾個蛋,煎不好照樣吃掉不然浪費,就算吃到不想吃了,還是一定要把蛋煎好。選工作要選擇自己有熱情的,有熱情就會主動,主動去做就會有想法,有想法就會不斷激發出新的創意。儘管有時候炒菜會燙到、切得雙手血淋淋的,但是因為我有熱情,手多痛都沒關係,心裡只想著如何不斷的去延續工作生命。

<不要只看到我的光環,在人前露臉就要在背後受罪>

網友「冰塊」問:每次看到阿基師炒菜,用心專注的在每個步驟上面,我就覺得台灣還是有希望的@@請問阿基師,你對於現代社會人,有沒有什麼可以加強 用心 的好建議?阿基師:人生的學問只有「用心」兩個字,學問就是「想學就要問」,像電視錄影啦、公播權的問題啦、怎麼訂合約啦,當廚師怎麼可能知道這些?都是我去用心去問、用心觀察出來的。老祖宗有句話講得好,「不禁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我只希望每一個網友都能很踏實的去做,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在人前露臉就要在背後受罪。我能成功是因為老師傅很笨,因為老師傅笨又懶惰,他懶得做的我都撿來做,才讓我這種勤快又機靈的小孩有機可趁。或許現在新新人類網友會覺得這些話老掉牙,但是它是很真實的,不要只看到我阿基師的光環,要去了解阿基師也很努力才有今天的。

<人生再怎麼絕望,也不可以開車往海裡衝!>

網友「勤安」問:您的為人、處事態度大家都讚賞有佳,我想請問您,您是如何面對自己低潮,或者是假使有天您不幸陷入低潮了,那您會如何面對及如何的重新再站起來,謝謝。阿基師: 我知道現在很多年輕人在廚房工作,一個月只有兩、三萬塊,就覺得人生看不到未來。年紀輕輕就說看不到未來很悲哀,人生不要太早下定論比較好。我老婆嫁給我的時候很風光,那時我有兩棟房子還開了餐廳,又兼任一家飯店的主廚,夠有未來吧!可是我碰到家道中落,媽媽給人家作保賠了七百多萬,一夕之間債主都找上門,父親無力償還,沒交代清楚就突然病逝了,媽媽也因此中風。我本來幸福美滿的生活突然變調,還差一點離婚。我是家中長子,所以一肩扛起債務問題。當時,我一天接四份工作,早上到餐廳上班,空班時間到企業門口賣玩具,賣完玩具回來以後再上班,晚上九點下班後跑去地下酒家做火鍋和幾個小菜,凌晨一點鐘打烊後再跑去萬大路的魚貨市場幫忙搬箱子,一箱50塊、80塊這樣賺,一個晚上賺個幾百塊,快要白天了才全身髒兮兮地踩著腳踏車回家。因為魚腥味太重了,回家也不敢睡太太旁邊,簡單沖洗後就躺在大廳的地板上一覺到天亮,8、9點再進餐廳繼續工作。為了還債,我把自己的2棟房子給賣了,我太太就不高興,我就跟太太說這只是暫時的委屈請妳忍一忍,結果半夜她生悶氣一個人喝掉半瓶威士忌,我還幽默地說,當時結婚在敬酒時怎麼沒發現妳這麼會喝啊~那一晚我們兩個在床上抱著痛哭。早上時發現太太又不見了,不知道又跑去哪,結果她去外面買早點回來給我吃。然後跟我說,下午空班時去幫她拿點東西回來,原來她找了報紙,要做家庭代工一起幫忙還債。天呀!多感性呀!像這種從有到沒有的經歷,就像現在社會版會報的新聞,遇到不如意,就開著車子衝入海邊,或是在房間裡面燒炭,這樣都不對嘛。人最怕的就是沒有責任感!我也是從什麼都有突然失去一切,再從什麼都沒有一點一點賺回來的,人世間有太多無常了,活著為的就是一份責任,要懂得將它承擔起來。

<做菜可以偷呷步,但是做人和吃苦都不能偷呷步>

 網友「港男」 問:從燒菜中是否有體悟一些道理是可以用在人生中的呢?阿基師: 做菜可以偷吃步,但是做人和吃苦都不能偷吃步,做人不是要做給長官和長輩看的,是自己要負責的。我曾到基隆某個高工演講,我跟學生們說「不要抱著六十分哲學,可以做到九十分就要做到九十分」。人難免會犯錯,如果把自己的分數拉高,偶爾犯錯了人家會願意再給機會。如果習慣只做六十分,不小心犯一個錯就變成不及格了!而且如果我有生意,我寧可交給想做九十分的人,不會交給只想做六十分的人。不必埋怨沒有機會,應該要問自己做了哪些準備等待機會來敲門。所以說年輕朋友們光拿到博士、碩士學位是不夠的,有一個笑話說:「讀到博士,你會跌死;讀到碩士,你會摔死;你要跌死還是摔死(台語)」。務實又用心的工作經驗最重要,因為你可以從中領略做事的方法和做人的竅門。

<我的人生是酸辣湯>

網友「追」 問:您不只料理成功,感覺上待人處世也很成功,想請問您待人處世最大的原則是什麼?阿基師: 我的人生是酸辣湯,酸甜苦辣通通都在裡面,是酸辣湯不是糖醋魚喔!糖醋魚有帶甜,酸辣湯是酸、辣、鹹五味雜陳,辣過頭會有苦,白胡椒加太多也會苦。如果把酸辣湯調和出很和諧的口味,端出來賞心悅目又很美味。我常常跟我太太分享一句話,賺很多錢是生辰八字好,不希罕,能守得住錢才厲害。我這幾年有機會上電視出書,確實賺了很多錢,我還是省吃儉用、騎摩托車趕通告,一個月只花兩三千塊,人要懂得不要被物質誘惑影響。待人的部分,我常常勸人要結善緣,生氣1分鐘會失去60秒的幸福。現在人家發脾氣的時候,我不會跟著發脾氣,我會看著人家發脾氣醜陋的樣子,想想自己發脾氣是不是也一樣醜陋,脾氣就會收斂了。一個社會是佛與魔共有的,沒有魔哪裡來的佛呢?結善緣是最好的撇步,我到哪演講都勸人要有善心,人有百百種,我們可以選擇從佛不要從魔,很自然人間就是一面淨土。

來不及的憂慮/摘自慈濟網路資料

來不及的憂慮/摘自慈濟網路資料

每個人應該要看:證嚴法師菩提心要12月25日播出【來不及】~

敬愛的諸位菩薩:

常常在大型活動的結尾唱著「敬請上人莫憂慮」,
要讓 上人放心、不憂慮,自然是弟子能法入心、法入行,體會身為佛弟子的使命感。
「來不及」,是上人這幾年不斷強調、急切叮囑的話語,
12月25日菩提心要即將播出「來不及」,慈濟人應該要看,深體上人心意。

與您分享~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12月25日播出
【來不及】


「來不及」這三個字,從2001年今,證嚴法師在公開場合的開示中,總共有八百多場提及,平均每年要提近百次,為何證嚴法師如此急切、不斷地強調「來不及」?

【器世間的來不及】

證嚴法師:

我說來不及,就是感覺到已經這麼久了,放眼天下,有這麼多人,到什麼時候才真正能把淨化人心的聲音,很徹底的傳到每一個地方,讓人人能聽到,讓人人本具的愛心,能被啟動,儘管我常常都說感恩,感恩跟我有緣,聽我說話,相信我,不惜一切投入付出、盡心盡力的慈濟人,但是還有很多沒有啟發的,這種比率比起來實在是不成比例,所以我會說來不及了,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之下,假如人人的那分心、那分良知沒有被啟發出來,只要人還在無知中,這個社會就會危機重重,所以我說來不及,我們的聲音太微弱了,看看天下,天災、人禍,不斷不斷發生,什麼時候才能天下無災難?

二十一世紀至今才過十年,每年的天災人禍已是越來越嚴重,英國地球物理學家比爾麥奎爾(Bill McGuire),在2008年出版了一本書《7年拯救地球》(Seven Years to Save The Planet),書中警告著:「人類只剩下7年時間拯救地球和人類自己。」他說:「從現在到2015 年,如果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無法得到控制,那麼地球將進入不可逆轉的惡性循環,包括戰爭、瘟疫、饑荒、乾旱、洪水、颶風等各種災難將席捲地球,使人類遭遇末日般的劫難。」

如今我們已然邁入2011年,時間只剩下4年。

【心世界的來不及】

證嚴法師:

地球不斷在毀傷,是什麼讓它毀傷?是濁流。這個濁流是什麼樣的濁流?就是眾生心靈的濁氣。眾生的心本來跟佛陀一樣,本性清淨而明亮,慈悲有智慧,因為人間社會有很多污染,貪瞋癡慢疑,這些東西不斷地污染,社會的污染、人群的污染,這種濁氣,的確很令人擔心,尤其是佛法裡面的五濁,見濁、命濁、眾生濁、煩惱濁、劫濁等等,就是表示已經到達有病的時候,所以我一直說來不及了,因為清流太微弱,濁氣,濁流像洶濤波湧一樣,一直湧上來。

如果清流代表的是善的力量,濁流是惡的力量,試問善惡拔河,究竟哪一方會贏?
答案是:人多力量大的那一方會贏。
請問您選擇站在哪一邊?

該怎麼做才能真正發揮善的力量,讓「來不及」變成「來得及」?

【慈濟人的來不及】

2010年十月,在慈濟宗門法脈的研習營圓緣開示中,證嚴法師明白向慈濟志業體同仁及慈濟人要求,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法脈的傳承。

證嚴法師:
你我相聚在這個時候,師父也還在,我們一同投入慈濟,這都是我們的緣,雖然有緣相聚,難免也會有別離,因為生命遲早都會過去,所以我自己也在做會過去的準備,因為人漸漸的老邁,老邁難免就會有凋零的時刻,所以既然是老邁凋零,我就要做這樣的:我假如不在的話,慈濟怎麼樣做下去呢?未來的慈濟,千年的事情,到底要如何傳?到了往後,我就看不到了,既然未來看不到,我想要求及時能看得到,看看四大志業如何傳法脈,如何再承擔。
這段開示帶給慈濟人的心靈震撼難以言喻,在祈求師父長久住世、常轉法輪的同時,慈濟人能夠做的,就是精進、再精進,承擔、再承擔,對內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對外拉長情、擴大愛,共同為天下人群而付出。

本週證嚴法師菩提心要,帶您深入體會【來不及】的迫切、無奈與不捨,期盼您能以行動將【來不及】變成【來得及】。

本集精彩內容:
一、        器世間的來不及
二、        心世界的來不及
三、        慈濟人的來不及

本集播出時間(台灣時間):
首播 12月25日  (六) 17:00
重播12月26日  (日) 08:00
重播 1月1日  (六) 00:30

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慈濟環保站,多元化的道場/摘自網路文章


魏教授深受環保志工感動,二十一日即投稿於中國民族報之專欄
人民大學哲學院副院長魏德東教授於十七、十八日參與環境與宗教研討會後,
十九日陸續參訪萬華、八德與內湖環保站。參訪期間,魏教授深受環保志工感動,二十一日即投稿於中國民族報之專欄。

魏教授在專欄中指出慈濟環保站的多元性並認為"慈濟環保站體系的建立,體現了當代佛教最有創意的入世型態"。
文末,魏教授並以"體現了佛教對人類與地球的責任,也為佛教融入當代社會與自我更新開啟了一條新路"作為對慈濟環保的注解。

全文內容如下--

慈濟環保站,多元化的道場/摘自網路文章
    12月17至18日,筆者在臺北參加了由慈濟大學舉辦的環保與宗教研討會。在與世界各地學者研討宗教的生態學價值時,最使筆者感動的,是慈濟人在環保領域的創新與貢獻。而在參觀臺北市4個環保站時,筆者更加體會到慈濟環保站體系的
建立,體現了當代佛教最有創意的入世型態。慈濟的環保站既是垃圾回收的場所,也是環境保護的學校,還是佛教修行的道場,
用慈濟人的話說就是:“環保站是最好的道場。”
  慈濟的環保站是用於搜集廢品、垃圾分類、環保教育、佛教修行的綜合性場所,目前在全臺灣已有5200多家。
環保站的首要功能是垃圾的回收、分類與迴圈利用。根據慈濟志工的總結,垃圾約有十大類,叫做“瓶(塑膠瓶)瓶(玻璃瓶)
罐(鋁罐)罐(鐵罐)紙(廢紙)電(電池)一(舊衣服)三(家電、電腦、通訊器材)五(五金)七(其他)”。
各個回收站一方面接收左鄰右舍送來的垃圾,另一方面對收到的垃圾進行仔細的分類。如僅塑膠袋就被分為七大類,
每一類的性質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紙張中,白紙比較貴,有字的紙便宜,於是慈濟志工們就一張一張地將白紙挑出來,
甚至用剪刀將紙的空白部分剪下來。垃圾在環保站經過分類、壓縮、打包,然後被賣到廢品回收站,
所有得來的資金都捐給慈濟功德會做社會福利,或用於其他慈善事業。在環保站收到的垃圾中,
有很多是可以繼續使用的,如舊書籍、舊玩具、舊衣服、舊傢俱,或者稍加修理還可以使用的,如舊電器、
舊自行車等。於是,很多環保站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都會設立一個舊貨超市,將可以迴圈使用的物品廉價出售。
如我們參觀的八德環保站,其舊貨超市每個月的收入可達100萬元台幣(約21.8萬元人民幣)。
慈濟人將這一過程總結為“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
  環保站的第二大功能是環保教育。凡是條件允許,環保站都因地制宜設立一些環保教育的設施,面向學生、社團與大眾開放,
講解環保的意義與方法,實踐證嚴上人的教導:“彎腰做環保,挺腰說環保。”有位退休的陳先生將慈濟的環保工作
概括為“環保五地”——談天說地、淨化大地、淨化心地、敬天愛地、腳踏實地,並以此為題在臺北先後演講了786場。
我們參觀的三重環保教育站每年接待40多所學校的3000多名學生來實習。
  環保站的第三大功能是讓佛教走進社區與大眾。環保是當代社會的首要主題,政府、社會團體和大眾都會予以支援,
因此從事環保事業具有最廣泛的“政治正確性”。近年來,在慈濟的四大志業、八大腳印中,環保的發展頗為突出,
應該說是適應了時代的需求。目前,慈濟的環保志工達到8萬人,涉及各個層次。白天在環保站工作的大多數是退休老人,
而在“夜晚環保”的時間,主力則是下班後的中青年,他們主要從事裝卸車、開卡車等較繁重的工作。
  我們看到,從事塑膠分類、紙張分類的,大多數是老人,他們很多人年齡都在80歲以上。這些老人在環保站
不僅可以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老有所用”,而且因為有了社會交往,身體與心理狀況大多有積極的改善。
像對塑膠製品的分類,由於其種類繁多,不能有一絲馬虎,稍有走神,就會分錯。因此要做好這一工作,
首先就要心靜、專注。由此,很多志工的精神與身體狀況得到了改善,失眠、憂鬱症也大大減少了,起到了“複健”的作用。
更為奇特的是,有些人甚至在垃圾分類中體會到快板念佛的感覺,心手合一,綿密不斷,“打得念頭死,還汝法身佛”。
慈濟人將環保當做修行,或許正在創造一種“環保禪”。
  在每家環保站,我們都看到了簡約的佛堂,用於慈濟志工對佛教知識的學習。目前慈濟人已經創立了5200多家環保站,
何嘗不是修築了5200多家佛寺!自1990年證嚴上人提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慈濟人的環保之路已經走了20年。
他們在環保事業上的創新與貢獻,既體現了佛教對人類與地球的責任,也為佛教融入當代社會與自我更新開啟了一條新路。

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162164-1.htm     

發現自我無限可能/摘自網路文章

發現自我無限可能/摘自網路文章

撰文曹美英 插畫林倩如


「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這句「靜思語」是我心靈的潤滑劑,讓生活小齒輪輕鬆轉動,

也在慈濟大齒輪中大力運轉,促進人我和諧、事事圓滿。


第一次接觸「靜思語」,是在一九九八年參加慈濟活動時。一位教聯會老師分享,他們班上有些學生功課不理想、又得不到父母和師長的肯定,逐漸產生自我放棄的心態;他費盡心力想拉回孩子們的自信,直到使用「靜思語」教學,終於看到成效。

就在那個當下,我發現這句「靜思語」:「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回校後便將它寫成標語,貼在教室內。

有一次,學生在週記上寫著:「老師,您用心想提升我們的學習意願,我們都體會不到。最近我常望著您貼在牆上的『靜思語』,才發現我以前太不看重自己,自我放逐。現在我懂了,我會提振自己,積極看待每一件該做的事,不輕易放棄。」

這位同學後來考上台中一中,並順利進入大學,不時還會打電話來問候我。輕輕一句話,轉變一個人的人生,「靜思語」真是妙用無窮。

有一回,就讀小三的孫女叫著說:「阿嬤,我不寫功課了啦,鉛筆又斷了!」

「自己削呀,有削鉛筆機。」

「可是又斷了呀,削也削不好……

我發現是因為她心急,沈不住氣而太用力,所以鉛筆一削就斷。我輕輕提醒她:「別急,有耐心一點,『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你很棒,一定可以做得很好。」

不一會兒,小孫女笑著說:「阿嬤,我寫好了!」

一旁弟弟正在玩積木,老是疊不好,氣呼呼地求援:「姊姊,你幫我排啦,它一直倒下來……

姊姊竟脫口而出:「你再試試看嘛,『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弟弟雖然聽不懂,但也安靜下來,再排一次。

生活中往往會有些小挫折、小難題,如果能把心安住,心念轉個彎,或變換角度思考,事情往往不像想像中那麼難。能打開心結,就不會被難題卡住,而能找到方法、迎刃而解。

「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這句「靜思語」是我心裏一股潤滑劑,讓生活小齒輪輕鬆轉動,也讓我在慈濟大齒輪中大力運轉,促進人我和諧、事事圓滿。

知足的人,心量開闊;心量開闊,對人對事就不會計較。/摘自慈濟網路資料

知足的人,心量開闊;心量開闊,對人對事就不會計較。/摘自慈濟網路資料

每日靜思語圖案 :


摘自慈濟網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