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第三次的親職教育讀書有四人請假,不過,五個人的讀書會,仍然讓我們身為老師的我有很強的意願要陪大家繼續努力下去。因為,大家透過讀書會更加體認教育真正的意涵,並且努力調整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和孩子互動的觀念和方式。節錄「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書中,大家分享的重點:
【淑靜媽媽:孩子森林路去】芬蘭孩子從小學的體育課開始,就加入了這樣實用的內容與節數,體育老師會利用兩節課的時間,帶領全班到不同的地區練習「找路」。…她這麼手舞足蹈地說了十幾分鐘,我看得出來,她喜歡這堂課,不管腳痠不痠,時間夠不夠,她已經有自信能和同學分工合作,憑著手上的工具,就能把老師規劃和設計過的訓練內容一一完成。…「定向越野」就這麼成為芬蘭孩子在基礎教育中的「全民運動」。教育體制在人們幼時,以生動、實用的方式,讓體育課變得豐富;而在野外走路、尋路兩小時,不僅訓練了孩子的體能,同時也訓練了心智、方向感和自信心。…那位美國洛杉磯道奇隊的超級粉絲有問了:「那台灣的孩子都做什麼運動?」我開玩笑說, 如果到了國中,那最習慣的集體「運動」,應該是全民拼基測的「讀書」吧!
【伊芬媽媽:游泳要怎麼學?】芬蘭人不注重丹一泳姿的反覆演練,而是鼓勵孩子們以自己所會的方式去游完一段距離,隨便孩子變換姿勢;也不強調快速、標準,只希望孩子真正學會不怕水、會自由換氣、享受在水中的樂趣。(這段分享,引起大家熱烈的討論和分享,大家想起,高中階段學游泳的經驗,大家被逼著「學會」游泳,在考試時想盡辦法閉氣考試游完規定的游程,然後離開高中之後,「迫不及待」和游泳說再見,能避開水多遠就多遠。回想起來,大家學習游泳的意願在高中階段已經被打掉了,剩下來的只有害怕、不舒服的感受。=>大家隨即討論起,學習的動機才是學習最重要的動力,我們的教育都太短視了,總是急著孩子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要有多好的表現,忽略了學習的樂趣…)
【鳳錦媽媽…不對分數推波助瀾】每個人都渴望被愛、被重視,但相互較勁、對比,似乎是人性的一環,就像是同一家庭裡的兩個孩子,還是會在意父母是不是比較偏愛誰。…每個孩子都希望能有好表現、討人喜愛;…許多最後自暴自棄的孩子,其實是因為學校、家庭、社會、性格等因素所造成。…怎麼樣去看那張薄紙一片的成績單?…國家與為政者的首要責任,是給大家希望,而教育不是只有給精英和所謂「優秀的人」希望吧?而是必須要讓不同的孩子都有一線曙光與希望。不論成績單上的分數高低,教育不能成為人性相互比較的催化劑,不能成為分類、挑標籤的審判官。…鼓勵大家一起以跑馬拉松式的方式永續學習,讓老師和學生都能夠較平和的以自我成長為學習宗旨,那就是從制度面上形成了公平、實在的教育環境,而不是制度反而成為扭曲人心的可怕淵藪。在芬蘭,最有趣也深具意義的,還是莫過於學校總是不去計算任何學生的學期成績總平均分數,也從不會為孩子們做任何的成績排名,因為教育體系認為這時候去做任何的排名,沒有什麼意義與建設性。
【杏芬媽媽:在框架中的學習,不是真學習】教育的意義,到底是要將每個人都訓練成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選手,還是應該讓人人都有機會,去體會與領悟到一項運動,所能帶給你我未來人生的樂趣呢?…學習游泳本來就不應該只是選手村式的泳姿訓練,還包括了讓孩子玩水、樂水的多樣化啟發,和學習與切身最有關的自救救人方法。…有時候,我們為了想要「保護」孩子,而設計了許多學習過程中的框架,讓孩子只能在框框中走完學習之路。但如果真是為孩子好,我們到底是應該教他們認識真實的環境?還是「製造」出一個規劃好的環境,讓他們學會一些自以為足夠的技能呢?…教育是真實的啟發?還是只能讓孩子在框架裡飛行呢?
【淑靜媽媽:孩子森林路去】芬蘭孩子從小學的體育課開始,就加入了這樣實用的內容與節數,體育老師會利用兩節課的時間,帶領全班到不同的地區練習「找路」。…她這麼手舞足蹈地說了十幾分鐘,我看得出來,她喜歡這堂課,不管腳痠不痠,時間夠不夠,她已經有自信能和同學分工合作,憑著手上的工具,就能把老師規劃和設計過的訓練內容一一完成。…「定向越野」就這麼成為芬蘭孩子在基礎教育中的「全民運動」。教育體制在人們幼時,以生動、實用的方式,讓體育課變得豐富;而在野外走路、尋路兩小時,不僅訓練了孩子的體能,同時也訓練了心智、方向感和自信心。…那位美國洛杉磯道奇隊的超級粉絲有問了:「那台灣的孩子都做什麼運動?」我開玩笑說, 如果到了國中,那最習慣的集體「運動」,應該是全民拼基測的「讀書」吧!
【伊芬媽媽:游泳要怎麼學?】芬蘭人不注重丹一泳姿的反覆演練,而是鼓勵孩子們以自己所會的方式去游完一段距離,隨便孩子變換姿勢;也不強調快速、標準,只希望孩子真正學會不怕水、會自由換氣、享受在水中的樂趣。(這段分享,引起大家熱烈的討論和分享,大家想起,高中階段學游泳的經驗,大家被逼著「學會」游泳,在考試時想盡辦法閉氣考試游完規定的游程,然後離開高中之後,「迫不及待」和游泳說再見,能避開水多遠就多遠。回想起來,大家學習游泳的意願在高中階段已經被打掉了,剩下來的只有害怕、不舒服的感受。=>大家隨即討論起,學習的動機才是學習最重要的動力,我們的教育都太短視了,總是急著孩子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要有多好的表現,忽略了學習的樂趣…)
【鳳錦媽媽…不對分數推波助瀾】每個人都渴望被愛、被重視,但相互較勁、對比,似乎是人性的一環,就像是同一家庭裡的兩個孩子,還是會在意父母是不是比較偏愛誰。…每個孩子都希望能有好表現、討人喜愛;…許多最後自暴自棄的孩子,其實是因為學校、家庭、社會、性格等因素所造成。…怎麼樣去看那張薄紙一片的成績單?…國家與為政者的首要責任,是給大家希望,而教育不是只有給精英和所謂「優秀的人」希望吧?而是必須要讓不同的孩子都有一線曙光與希望。不論成績單上的分數高低,教育不能成為人性相互比較的催化劑,不能成為分類、挑標籤的審判官。…鼓勵大家一起以跑馬拉松式的方式永續學習,讓老師和學生都能夠較平和的以自我成長為學習宗旨,那就是從制度面上形成了公平、實在的教育環境,而不是制度反而成為扭曲人心的可怕淵藪。在芬蘭,最有趣也深具意義的,還是莫過於學校總是不去計算任何學生的學期成績總平均分數,也從不會為孩子們做任何的成績排名,因為教育體系認為這時候去做任何的排名,沒有什麼意義與建設性。
【杏芬媽媽:在框架中的學習,不是真學習】教育的意義,到底是要將每個人都訓練成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選手,還是應該讓人人都有機會,去體會與領悟到一項運動,所能帶給你我未來人生的樂趣呢?…學習游泳本來就不應該只是選手村式的泳姿訓練,還包括了讓孩子玩水、樂水的多樣化啟發,和學習與切身最有關的自救救人方法。…有時候,我們為了想要「保護」孩子,而設計了許多學習過程中的框架,讓孩子只能在框框中走完學習之路。但如果真是為孩子好,我們到底是應該教他們認識真實的環境?還是「製造」出一個規劃好的環境,讓他們學會一些自以為足夠的技能呢?…教育是真實的啟發?還是只能讓孩子在框架裡飛行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