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8,901

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無毒有我~大愛台長情劇場/網路資料

無毒有我~大愛台長情劇場/網路資料
大愛台長情劇展好戲連連-「逆子」、「破浪而出」

法務部和教育部聯合推薦反毒宣導影片


電視電影版在全省播映超過一千八百場
超過二十七萬人觀看
反應熱烈,迴響不斷,應觀眾要求
完整版正式推出--
100/05/30起每週一至週五 12:30/22:00 鎖定長情劇展
好戲不容錯過!


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成就每一個願意被改變的人 證嚴法師

成就每一個願意被改變的弟子 證嚴法師

有一個平凡人
他從一無所有
憑藉著
堅強的意志力
他用生命改變千萬人的生命價值
他是千萬慈濟人的生命導師
透過許多慈濟人的生命故事
每每心中有無限的感動

當我面對家長面對學生
遇到障礙
我常常會想起證嚴上人
一次又一次耐心引導全球弟子
弟子垢重習氣難改
上人不曾放棄任何一個弟子
甚至
弟子因為種種事由疏遠慈濟
在外遊蕩重新再回慈濟親近上人
上人仍然張開雙臂
歡迎每一個想通願意被改變的弟子

從上人身上
我看見人師典範
也找到自己身為老師的責任和使命


請點選
《使命。縱看慈濟45》最美的身影2011050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ZzOoAO9roQ&NR=1

《師徒之間》慈濟活動總策劃。呂秀英20110510



《師徒之間》台北藝術大學教授。阮義忠20110509



《師徒之間》首屆慈育隊總幹事。紀陳月雲20110513



師徒之間 - 郭孟雍 (慈濟歌曲創作人)



師徒之間 - 陳金海 (北區環保合心幹事)



師徒之間 - 高明善 (北區榮董合心幹事)



師徒之間 - 陳乃裕 (北區教聯會合心幹事)



師徒之間 - 洪良岱 (阿根廷連絡處負責人)



師徒之間 - 林昭昭 (資深委員)



師徒之間 - 蔡秀梅 (11號慈濟委員)



師徒之間 - 陳錦花 (資深委員)



師徒之間 - 許欽琳 (雙和榮董連絡人)



師徒之間 - 陳阿桃 (資深委員)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愛的叮嚀/99學年度上學期

請點選
https://picasaweb.google.com/hungmingchyi/20110228?authkey=Gv1sRgCKSZoIfslOa6cg#

親子共讀讀書會20110521

請點選

https://picasaweb.google.com/hungmingchyi/20110521?authkey=Gv1sRgCK60huWQkMXqLQ#

親職教育讀書會20110515

請點選

https://picasaweb.google.com/hungmingchyi/20110515?authkey=Gv1sRgCKzXr8rqt4WC6AE#

拜訪高雄靜思堂

請點選
https://picasaweb.google.com/hungmingchyi/20110524?authkey=Gv1sRgCOTnr7btlKiSQA#
高雄靜思堂戶外教學學習主題:
一珍惜水資源(捕霧網)
二環保體驗(環保十指口訣:瓶瓶罐罐紙電一三五七)
三寶特瓶有妙用
四大愛媽媽靜思劇場(扭轉乾坤)
五動能轉電能(騎腳踏車發電、蝴蝶效應)
六幸福聯絡簿(小事不做,大事難成)
七法華道照片導覽(食的威儀、疼惜大地保護地球、一日五善)
八慈濟的故事(打開第一道門:修女的提醒)(一攤血的啟發)(一日不做一不食)
九大愛電視啟發善念
十靜思書軒閱讀好書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母親節感恩活動成果


請點選
下載文件 點擊下載此文件
更多照片請點選
https://picasaweb.google.com/hungmingchyi/201156?authkey=Gv1sRgCKmJt6atsY6XYg#

聆聽作家陳之華老師「關於孩子」的分享/ 黃鳳純整理100/05/22

聆聽作家陳之華老師「關於孩子」的分享              黃鳳純整理100/05/22

    先知卡利爾.吉伯瑞:
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 並渴望成為自己
他們經由你而獲得生命 但他們並不是來自於你
雖然他們跟你在一起 但他們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 但不要給他們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有見解

你可以供她們居住 
但是不要禁錮她們的靈魂
因為她們的靈魂
是住在明日世界的房子裡
那個地方即使你的夢中無法企及
你可以盡力想辦法 跟她們一樣
但是
不要想辦法讓她們跟你一樣
因為生命是不走回頭路的
也不會為昨天所耽擱

你是弓
而你的子女好比是有生命的箭矢
經由你 而送向前方
那神箭手瞄向無窮遠的標的
以神力將你拉灣  把箭射得又快又遠
你應任神箭手將你灣滿而感到喜悅
因為
一如祂喜愛飛去得箭矢
祂也同樣喜愛沉穩的彎弓

陳老師分享,他不會幫孩子設定未來,因為,他擔心自己想的不夠好,怕自己有自己的局限妨礙了孩子學習成長。陳老師認為,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我們不要用我們的想法去限制住孩子的發展。

許多的父母都擔心自己的孩子跟別人不一樣,陳老師說她反而擔心自己的孩子跟別人一樣,每個人的不同是因為每個人有不一樣的潛能。我們應該讓孩子的特色、亮點可以發光發熱,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父母現在的想法不見得跟上時代,父母的想法可能是被侷限的,這個世界有不同的玩法,孩子只需要具備某一種專長,不需要跟別人一樣。

我們應該用心去發現孩子的軟實力,陳老師問在場的老師,如果生到周杰倫這樣的孩子,想清楚,不是功成名就的周杰倫,而是正在學習過程需要參加學測的國高中時代的周杰倫,我們煩不煩惱?周媽媽一路栽培周杰倫學音樂,但是,周杰倫並不是一開始就順暢的走在音樂路上,周媽媽需要多大的信心毅力勇氣支撐著,才能陪伴周杰倫創造出屬於周杰倫特色的天空。

創作人方文山是家裡學歷最高,但是,並不是一般人所以為的高學歷(大學),方文山說自己有個特質~超級喜歡閱讀,這是他後來透入創作最大的資產。

每個孩子的頭上有一片天,小學階段的孩子像海綿,會不斷吸收養分。

陳老師問大家,如果有吳季剛這樣的孩子,能不能從小不煩惱?提醒為人父母師長要尊重孩子的特質,孩子在未來才能夠真正的發揮潛能。

父母即使將孩子推到頂端,孩子如果沒有主動意願,即使到了頂端,仍然不會繼續發光。

如果是麵包師傅吳寶春和王建煊,讓我們選擇,你會選擇和誰一起同台?絕大部份的人都會選擇吳寶春,而吳寶春只是一個只有國中小學歷的小人物,由此,我們可思索,一個人的學歷不等於一個人存在的價值,那麼,我們又何苦用學歷來綑綁孩子的人生?

二十一世紀有新價值觀,北歐的觀念價值有時候比美國更先進,越先進的國家,所標榜的反而是我們覺得不起眼的職業或小人物。「多元 尊重 卓越 熱情 專注 合作 認真 永續 做自己」…..才是二十一世紀該有的新價值觀。

當孩子都跟別人一樣,難以出線 (突出)

已開發國家重視合作大於競爭,學校應該要培養包容、了解每個孩子的差異。其實 這些不完全是新世紀的新價值觀,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視角再次檢視與思索
更多有關生命裡的人文價值與意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著對自我的期許與冀望實現的目標。

危機也是轉機,端看父母師長怎麼去看待並引導孩子學習成長。

學校教育要給孩子翅膀去追求自我實現,讓孩子自己築夢,自己實現夢想。

珍視每個孩子:北歐教育和我們的教育差別是,整個社會和教育體制對人的關懷,對於人的信任,對於人的尊重,以及對於人生到底是不是一場要贏在起跑點競賽的想法?是以更健康,更有人文思維的深度,去釐訂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教育概念的不同,造就出不同社會與文化的真正區隔。

芬蘭教育體制,真心的把每個別人家的孩子,都珍視為自己的寶貝去拉拔撫育。 給予時間空間,從不刻意強調菁英、資優、競爭、比較,從不要求學生和老師具備超能耐,從不獎勵全勤與整齊劃一。將人人視為有著喜怒哀樂的平凡人性, 然後從人性的根本上,去尋思如何鼓勵養成學習的熱情,陪著他們健康、正常的走完成長中的教育,如此而已。

成就每一個孩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去思考:
你很特別
獨一無二
每個孩子都很重要
多元智慧的啟發
自我實現的人生路
誰會比您更了解您的孩子
獨一無二的個體
孩子的成長人權  豈容剝奪?

讓天賦自由是讓孩子能走下去的天份,我們的教育有個很大的迷思,認為不會讀書的孩子才去做讀書以外的事情,陳老師提醒我們,不是因為不愛讀書才去打棒球或其他的事情,而是因為在打棒球或其他事情上有更多的興趣和喜好,所以
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心力在打棒球或其他事情上。觀念變了,眼界就不同,期許我們的教育有更多的包容來遇見差異。

教育心理學家迦納提出「八大智力」,語言 音樂 數學 空間 肢體 人際   自然,提醒我們孩子可能擁有其中的某幾項,如果我們光用其中某一項來做評比,不僅不公平,更會扼殺了孩子們的學習成長,透過「賞識  尊重  夢想  遠景」,我們要相信「孩子是可以期待的,要看大人有沒有付出?」

    和陳之華老師車上對談,更加肯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家長擔心孩子失去優勢,那麼,是不是就表示,其實孩子並沒有辦法在這個部份真正經得起考驗?這樣的優勢並不是真正的優勢。關於國語課孩子期待演戲,孩子有熱情做喜歡做的事情,很棒!而且過程當中,孩子會自己創造台詞,有時候神來一筆往往更令人驚艷!關於抄寫佳句,其實只要不把最後的重點擺在「抄寫佳句」,而是透過抄寫佳句讓孩子學習完整語句的表達,並善加使用鼓勵技巧,孩子從不喜歡抄寫佳句,到主動要加寫佳句,陳老師覺得也很不錯。

PS
:一個小動作或許不能改變全世界,但是,一個小動作卻會讓自己的生命產生不一樣的改變。因為讀書會共讀陳之華老師的書「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後來有因緣參加天下雜誌主辦的關於閱讀的研習,在研習結束的時候,我詢問陳老師到學校分享的意願?陳老師要我到她的網站和她連繫。我將這個訊息跟家長會副會長慧茹媽媽提起,慧茹媽媽馬上答應邀請陳老師,但是,陳老師非常的忙碌,慧茹媽媽等了好幾個星期才跟陳老師聯繫上,上學期預約,這學期終於等到陳老師來分享。聆聽陳老師的分享,讓人更加有信心往正常化的教育方向努力,也更有信心願意等待孩子的學習成長。結束研習,有機緣送陳老師到高雄準備銜接下一個場次的分享,把握車上的時間,向陳老師請教,釐清我心中的疑慮,我更加有勇氣繼續堅持我要的教育理念。一個小動作能讓自己的生命產生不一樣的改變,要把握住每一個可能改變自己生命的小動作。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尊 嚴 / 李家同

/ 李家同         文章摘自 : 聯合報  
老楊是我們銀行裡的首席分析師。
在總經理要做重大決定以前, 老楊一定要給總經理作一個相當徹底的分析。
分析永遠在於這個決定的得和失。 所謂得,當然是可能的得,所謂失,也當然是可能的失。
老楊在分析的時候,會用很多數學,可是他在做報告的時候, 卻不會強調數學,而用非常直觀的方法來解釋他的分析。

為什麼他的分析一直受到重視, 主要的原因在於他的資料非常正確而完整。
如果我們要在某個地點設立分行, 老楊一定會知道這個地區居民的收入、職業等等。
我們有時會奇怪老楊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得到資料,據他說,他其實是用抽樣調查的方法,據我所知,他的統計學學得非常好,這使得他的資料得以非常完整。因為老楊常常要收集資料,他養成了隨時隨地觀察的習慣。

有一次,我們在一 百貨公司一樓的咖啡館喝咖啡,一個小時下來,他告訴了我這百貨公司情況不妙,因為提袋率太低了。
果真不久,這 百貨公司傳出了財務危機的消息。
更有一次,我們一齊到國外出公差,他又表演了一手, 他猜那個城市的收入是多少,事後查證,他的確猜得很準。
據他說,他是看街上汽車的牌子以後估算出來的。 老楊一直是一個很快樂的人,這也很自然。
他的工作得心應手,薪水非常高,他從來沒有感到什麼壓力, 因為他僅僅負責分析而已。
最後決策的決定總是別人做的。何況他的分析向來非常有用。

前一陣子,老楊忽然顯得有點心情不好。他過去很喜歡講笑話, 現在比較少講了。
有人和他聊天,他也會發呆,好像沒有聽到你在講什麼。
有一天我到他的辦公室去找他,談完公事以後, 忽然發現他的牆上掛了一個鏡框,框內只有一張白紙,紙上寫了阿拉伯字的  68 ,這個數字代表什麼呢?我當時百思不得其解。 老楊看出了我的困惑,他立刻叫我不要離開, 他要解釋給我聽是怎麼一回事。

他說前些日子,他到印度去出差。住在一 旅館裡,他住的房間有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街景,他注意到對街有一個小乞丐, 來來回回地向行人求乞。
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他開始計算平均這個小乞丐在經過多少次求乞以後, 可以得到一次反應,因為絕大多數的路人是不理會他的,一個小時以後,他得到了答案,這個小乞丐平均要乞討  68 次以後,才有一次成功 (因為過路人也窮)
老楊得到了這個答案,心中難過至極。 因為他這一下可以完完全全地瞭解做小乞丐的滋味了。

他想,如果我每次求職,要寫  68 封求職信,才會有一封回應,已經非常沮喪了,這位小乞丐卻終其一生,都要在街上向人乞討。
老楊想,這種生活,他一天都受不了, 如果要過幾十年如此沒有尊嚴的生活,他是無法想像的。
老楊當天晚上睡不著覺,他想起有人用數羊來使自己入眠,因此他就數起羊來,可是他每次數到  67 ,就數不下去了。68 忽然變成了一個永遠不能到達的境界。 他從頭再來,依然到不了  68 。所以老楊在床上醒了好久,才能入睡。

老楊的經驗使他覺得人人都應當在平時就假設自己是一個小乞丐,因為唯有這樣才能體會到乞丐沒有尊嚴的痛苦。
他的兒子才參加『飢餓三十 (hours)』回來。老楊卻告訴他,他應該虛擬實境, 假設自己是一個乞丐。
他的兒子試了一次,發現做乞丐的痛苦並不在於感到飢餓,而是感到個人毫無尊嚴可言。
老楊已經不能去豪華飯店吃飯了。對於任何奢侈的東西, 他都失去了興趣。
他常常去一 家專門照顧窮苦老人的單位做義工,有人曾經看到過他做義工的情形。

有一位同事說他從未看過這種態度的義工,我問他是怎麼一種態度,他想了半天,最後結結巴巴地說, 老楊不是普通地在做義工服務而已,他是在侍奉。
懂得這是因為老楊知道窮人最需要的不是麵包而已,而是尊嚴。老楊當義工時的態度,無非是要使窮人感到尊嚴。
自從老楊開始侍奉窮人以後,他自掏腰包改善了很多設備。 老人吃飯的碗換成了比較好看的磁碗,是淡藍色的,茶具也換了。
最使老人感到高興的是新的床單和被套。

我們通常會說我們應該同情窮人,要對窮人有慈悲心。
老楊顯然在告訴我們,我們該尊敬窮人,因為他們最缺乏的就是別人 對他的尊敬。
這種想法,來自一個數字:六十八。
老楊常常強調數據的重要性,他是對的, 因為這個數字改變了他的一生。

編者:
李教授的文章向來見解獨特,這一回依然如此,一個簡單的數字「 68」,竟然能衍生出一番人生哲理,文中讓我有一種覺醒。
過去一直將慈善事視為一種同情的心在看待,然受接濟的人的尊嚴呢?卻沒有一同並入腦海裡一起付諸實踐,總以為幫助別人是該作的,對方也必然會欣喜與感恩;但那份尊嚴是否有可能在我們沒有加以正視下, 不知不覺地傷害被幫助的人呢?
助人在於心,尤其那份確確真誠的心實為重要,將心比心哪怕只是微薄的扶助,對方必能感受到溫暖。
尊重及是接受他人為一個完整而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感受與經驗。
尊重是雙方站在同樣的高度溝通。
看完了它, 我想, 你會了解何謂尊重!

一家生意很好的點心店門口來了一個乞丐。他衣衫襤褸, 渾身散發著一種怪味,當他畏縮著走到蒸點心的大爐子前時, 周圍的客人都皺眉掩鼻,露出!嫌惡的神色來。
伙計急忙呵斥乞丐要他滾開。乞丐卻拿出幾張髒乎乎的小面額鈔票, 說:今天我不是來乞討的,我聽說這裡的點心好吃,我也想嘗嘗。 我已經想了好久了,好不容易才湊到這些錢。
店老闆目睹這一幕, 他走上前十分恭敬地將兩個熱氣騰騰的點心遞給乞丐, 並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說:多謝關照,歡迎再次光臨!” 

在這之前,無論多麼尊貴的客人來買點心, 店老闆都交給伙計們招呼;可今天他卻親自招呼客人, 對他畢恭畢敬,而這個客人卻是一個乞丐! 

店老闆解釋說:那些常來光顧我們店的顧客,當然應受到歡迎, 但他們都是有錢人,買幾個點心對他們而言, 是一件很容易也很平常的事。今天來的這位客人,雖然是位乞丐,卻與眾不同,他為了品嘗我們的點心, 不惜花去很長時間討得的一點點錢,實在是難得之至, 我不親自為他服務怎麼對得起他的這份厚愛?” 

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收他的錢呢?旁邊的孫子不解地問。
老闆笑笑說:他今天是作為一位顧客來到這裡的,不是來討飯的,我們應當尊重他。如果我不收他的錢,豈不是對他的侮辱? 我們一定要記住,要尊重我們的每一個顧客,哪怕他是一個乞丐; 因為我們的一切都是顧客給予的。” 

這個店老闆就是兩次被《福布斯》 評為世界首富的日本大企業家堤義明的爺爺, 他對乞丐的鞠躬之舉深深地印在了當時只有十歲的堤義明的腦海裡。 後來堤義明曾多次在集團的員工培訓會上講到這個故事, 要求員工像他爺爺那樣,尊重每一個顧客。 

可以想像,這裡的尊重絕不是社交場合的禮貌, 而是來自於人心深處對另一個生命深切的理解、關愛、體諒與敬重, 這樣的尊重絕不含有任何功利的色彩,也不受任何身份地位的影響; 惟其如此,才最純粹最質樸也最值得回報。
加油喔!希望這則真實故事, 能溫暖每一個人,也能激勵每一個人,做到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 

舒特曼:『走急的人看不見地上的釘子, 煩惱的人享受不到幸福的日子。』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