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8,908

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生命教育..99學年度寒假醫院志工

生命教育..99學年度寒假醫院志工

97
學年寒假去花蓮慈濟醫院的小兒科當了六天的志工,在醫院看到很多非常「魯」的小孩,只要父母不順他們的想法,孩子就用哭的,直到父母投降為止。少數幾個乖巧懂事的孩子,真的就是天使的化身,我忍不住想辦法和家長多聊聊「教養問題」,有趣的是,每次我「讚美孩子乖巧、有禮貌、懂事」這些家長,第一個反應是,「這沒有什麼,本來就應該這樣!」=>因為,家長認為「本來就應該把孩子教成這樣」,所以,孩子就教成這樣「乖巧、有禮貌、懂事」=>其他孩子喜歡「魯」的家長,我也試著與他們交談,他們共同的語言是:「我也沒辦法,孩子就是這樣」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對父母是阿美族的家長,孩子才4歲,很乖巧、很懂事,如果孩子忘了跟我說謝謝,爸爸馬上會提醒:「有沒有跟師姑說謝謝?」教育成功與否,無關哪一個種族?重點是父母有沒有用心在孩子的言行舉止上?有沒有把孩子的教養問題當成最重要的生命課題在教導?

    
今年的寒假,從大年初四到大年初七,到大林慈濟醫院當志工,我服務的定點在「呼吸照護病房」,每一個病患都插著管子,他們都是從加護病房轉進來的病患。在這裡,醫護人員盡最大的努力就是要幫助病患在短時間之內訓練呼吸、拔管。由於這些病患都無法在短時間內能夠離開,因此,能夠看到感受到許多的生命課題。
    
生命有多長?生命只在呼吸間,能夠自在的呼吸原來是如此珍貴,平常我們都太不珍惜能夠自由呼吸的可貴。生命多無奈?當我協助護理人員幫助兩位病患浴佛(清潔身體),一個病患緊緊抓住我的手,卻因為插管說不出拒絕我們幫他們清洗;另一個病患已經拔管但仍在觀察當中,雖然能說出拒絕,卻無能力拒絕,讓我深刻感受到生命的無奈。我最愛到醫院當志工,因為,在醫院當中特別容易學會「放下」的生命課題,也特別有深刻的感受讓我省思自己生命的意涵。
    
這次醫院志工行,有兩位特別的師兄師姊,他們是在潮州開業的簡瑞徵醫師夫婦,簡醫師為了要成就這趟志工行,看診到初四,初四下午四點多馬上到大林慈院報到,簡醫師到慈院負責的工作是送病歷,看到簡醫師柔軟的身段,除了感動,也更加體會到「有心就不難」。
    
在「呼吸照護病房」,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病患是「氣質媽媽」,氣質媽媽80歲,骨瘦如材,插在口裡的管子應該令她非常不舒服,雖然從來沒有見過她真正清醒,但是,從她頭部不斷左右搖擺的狀況,我想她真的很不舒服,在一旁的我看了很心疼。不過,我想她應該也是「呼吸照護病房」當中最幸福的病患,因為她的子女非常的孝順,尤其小女兒為了全心全意照顧媽媽辭去工作,住在家屬休息室裡,希望把握每一次會客的時間探視媽媽,也希望在媽媽需要醫療照護的當下,能夠立即的簽署必要文件,讓媽媽得以立即得到妥善的醫療照護。第一次看到氣質媽媽的小女兒,我非常的驚訝,因為她臉上總是有著非常凝重的表情,和醫護人員討論媽媽的狀況時,總是用非常專業的口吻仔細「質詢」、「質疑」醫護人員。轉身面對媽媽的時候,小女兒立即成為偵測雷達,媽媽身上出現些微上一次會客不曾出現的任何徵狀,她馬上會發現並立即向醫護人員提出和瞭解狀況。同時,她也會不斷用最輕柔的語氣輕聲細語地和媽媽互動,注意媽媽的嘴唇是否太乾需要滋潤、用乳液為媽媽四肢按摩。由於小女兒一臉凝重的臉色,剛開始,我並不知道如何和她互動,只能每一次在會客時間(一天三次),她和媽媽互動時,在一旁聆聽觀察。第二天,我詢問她?為什麼有人會叫阿嬤「氣質媽媽」?小女兒一聽到我的詢問,立即侃侃而談,分享媽媽在爸爸往生之後是如何的堅強?對待子女如何用心?對別人是如何尊重?媽媽的氣質真的令人印象深刻,即使年紀大了,即使生了病,仍然會捧著書安靜的閱讀小女兒臉上沒有了凝重的表情,完全沉浸在溫暖的氛圍。小女兒不捨媽媽的苦痛,因此,一再詢問醫護人員有沒有更好的方式讓媽媽不要太痛苦?如果需要自費,只要能夠讓媽媽舒服一些,她和家人都願意支付健保以外的醫療費用。可惜,阿嬤年事已高,器官已經老化,狀況並不好,聽到護理長跟阿嬤的小女兒說明,口腔插管的缺點和氣切的優點,並要她和家人思索,在氣質媽媽無法在短時間內清醒的情況下,是否要進行氣切?聽到這樣的說明,一旁的我感到難過,也明白小女兒要等到氣質媽媽脫離呼吸器完全清醒恐怕很難,感受生命的無奈也慶幸自己的父母身體健康,感恩自己能夠在無奈的呼吸照護病房見證人性良善的一面、見證孝心感人的故事,感恩自己有機會幫氣質媽媽用乳液按摩四肢,為氣質媽媽盡一點點小小的心力。只是在為氣質媽媽用乳液按摩的當下,氣質媽媽皮包骨的四肢讓我想到心疼不已。
    
另一個「活力十足」的個案85歲的「枝阿嬤」,也令我印象深刻,她是照護病房當中最有活力的一個患者,初四還插著管子,阿嬤已經會用腳不停踢被、用腳招喚醫護人員,初五不斷嘗試想要坐起來,醫生表示,阿嬤的回復情況良好,預計初六就可以拔管了。只是阿嬤實在太急著要拔管了,因此,顯得非常躁動,只好不斷安撫阿嬤並告知阿嬤目前的時間,以及離拔管的時間來提醒阿嬤放輕鬆。初六阿嬤順利拔管,幫阿嬤用乳液按摩四肢,陪伴阿嬤聊天,初拔管的阿嬤已經能夠簡單的發出聲音回應,不過,醫護人員提醒我,不要讓阿嬤講太多話。晚上,阿嬤的兒子來探視阿嬤,對阿嬤能夠拔管很開心,卻也無奈表示,只有他一個人住在附近,家中又有失智的父親,因為要忙農事無法每次都來探視媽媽,出門又必須將父親鎖在家裡避免父親走丟。對於醫護人員總是真誠感恩的他,提到家中雖然有多位兄弟姊妹,卻都住在遠方,偶而會回來探視。兄弟姊妹對於他平時將母親安置在安養中心有不同的意見,他無奈的表示,又要從事農事、又要照顧失智的父親,母親的狀況他又照顧不來,不安置在安養中心,他實在不知道要如何是好?傾聽阿嬤的兒子的心聲,只能安慰他,父母親都是他照顧,當然要以他的想法為主,兄弟姊妹不同的意見聽聽就好,不要太在意。拔管之後的阿嬤,活力更旺了,竟然在床上進行360度旋轉,讓醫護人員吃盡苦頭,因此,初七早上我接到的任務,就是坐在阿嬤身邊陪伴安撫阿嬤,我使盡全力哼歌、播放mp5、拍肩終於讓阿嬤靜下來,並閉上眼睛休息。不過,只要停止安撫,阿嬤就會睜開眼睛又開始噪動,後來,安撫阿嬤的同時,我都快被自己給催眠了,差一點就跟著閉上眼睛睡著了。下午兩點多和護理長幫阿嬤浴佛(清潔身體),阿嬤不停說,我老了,不用洗啦。聽到阿嬤排斥洗澡的模樣就如同許多小小孩不喜歡洗澡一般,想到俗語說:「老人仔」(台語),人老了回歸最初純真的一面,心想,人應該在潛意識當中都渴望純真無染的本性吧!洗完澡、剪完頭髮(兒子請人幫阿嬤剪頭髮洗頭)休息之後的阿嬤看起來神清氣爽。以為阿嬤的狀況會越來越好,不料,下午四點左右,阿嬤突然陷入一種混亂的精神狀況,不斷要人家還錢、說她很可憐六十多歲了(其實阿嬤已經八十五歲了)還要賺錢、說壞女人把她的錢拿走了在阿嬤混亂的意識當中,我想阿嬤這輩子有許多的恩怨一直沒有真正放下,才會出現精神混亂的狀況,讓我看了很不捨,也提醒著自已,平常當中要寬容來對待人事物,不要像阿嬤這樣放不下,年紀大了,還起無明煩惱。
    
說是到醫院付出,其實,是到醫院學習生老病死的課程,每一次的醫院志工行,不敢說自己付出了什麼,因為,短短的幾天,自己得到的遠比付出的多。病人用生命教導我,生命無常、人生無常因有愛而無憾等生命課題。家屬用無奈的心情提醒著我「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讓我對自己的生命有更積極的期許和作為。醫護人員思思念念要為病人拔苦解憂的用心投入,讓我看到良醫救人的人品典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