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譜寫南非傳奇/摘自慈濟網路資料
http://tw.tzuchi.org/waterdharma/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7467:2011-04-19-07-05-17&catid=78:oversea-volunteer&Itemid=16
總網頁瀏覽量
8,901
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
慈濟大學:找出教育孩子的關鍵,李美金暢談教育經/摘自慈濟網路資料
慈濟大學:找出教育孩子的關鍵,李美金暢談教育經/摘自慈濟網路資料
新聞日期:民國100年04月21日
2011年4月14日(四)慈濟大學人文處特別請來大愛劇場「我愛美金」的主角本尊~李美金老師,分享多年來的教育經驗,與大家一同找出「教育孩子的成功關鍵」,吸引大批慈大教職員,還有美金老師帶過的學生們到場參與。
第一次走入大學講堂分享心得,「站在這裡真有點皮皮抖的感覺」,美金老師謙虛地表示,自己一直都在小學教書,這次要來跟慈大的教授、職員以及大學生們談教育,感覺有些不敢當。但美金老師風趣詼諧的言談,妙語如珠,引得講堂下的聽眾時而爆出笑聲,時而互動、交流,讓教育不再是個沉悶嚴肅的課題。
身材嬌小的美金老師,充滿活力,35年來作育英才無數,不僅大愛電視台將她春風化雨的故事搬上螢光幕,就連藝人郭品超也曾在綜藝節目中尋找這位他最感謝的老師。
對美金老師來說,每一個學生都像是自己的孩子,從觀念偏差、複雜家庭、自卑封閉、父母寵溺的學生,到聽力障礙、智力遲緩的孩子,她見識到都市學生五花八門的問題。「教孩子,要用眼睛聽、用耳朵看,要用心同理。」美金老師說,每個孩子都想有好的表現,沒人想表現得差,但人都有個別差異,結果自然不同。只重視表面的學業成績,很容易就壓抑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天份與興趣。
美金老師表示,做父母的都當過孩子,也犯過錯,所以要同理心接納孩子的錯誤,正面思考來看待、肯定他的努力。當孩子受挫時,最難過的莫過他自己,父母要教他是非,用引導代替責罵,用溝通約定代替強硬規範,例如當孩子表現不好,要了解箇中原因,「你覺得原因在哪呢?要怎麼改善呢?爸媽能怎麼幫助你呢?」傾聽孩子的話,協助解決問題,導引自主思考對與錯,既不加重孩子的挫折感,又能養成負責任的態度。
曾經,美金老師在學校是嚴管勤教的老師,回到家則是孩子眼中的「恐怖校長」,動輒怒罵責罰,連年幼的弟弟看到哥哥挨罵,都會跟在媽媽背後模仿惡言附和。但美金老師在接觸慈濟之後,想法與心境都起了相當大的變化,發現同樣都是愛的教育,鼓勵比嚴格管教更有影響力。「上人曾說,孩子有兩種,一種是來報恩的,一種是來給我們修行的,就是來修整我們的言行。」憶起過去的自己,不論在身教或是言教上真是不及格。如果早點接觸靜思語,就不會經歷那段修行的日子。
「即使說不出愛語,也不要惡口」,美金老師也不諱言,要時刻遵行證嚴上人所說的「口說好話」,其實真的不容易,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尤其是對孩子期望越深的父母,面對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就容易急得忽略他的感受,但你可能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一句責罵或冷言批評,會不會傷到孩子?傷得多深?影響多久遠? 尤其是叛逆期,孩子一言九「頂」,一針見血,經常刺到父母心裡,家庭裡不時上演唇槍舌戰,親子感情出現裂縫,造成彼此心中莫大遺憾。美金老師以為人父母、為人師表的經驗,提醒大家對於親子關係,「要比誰愛誰,不要比誰怕誰」。
最後,美金老師提出:「改變要從自身做起,父母改變,孩子也會改變」,與大家共勉之。會後,美金老師逗趣的贈送每位與會者一張印有自己肖像的「美金」鈔票便條紙做為紀念,有些人在背後寫下此次的心得與美金老師交流,有些人還拿去給美金老師簽名,現場笑語聲不斷,為此次活動劃下完美句點。
新聞提供:慈濟大學秘書室新聞公關組 吳雅萍
新聞日期:民國100年04月21日
2011年4月14日(四)慈濟大學人文處特別請來大愛劇場「我愛美金」的主角本尊~李美金老師,分享多年來的教育經驗,與大家一同找出「教育孩子的成功關鍵」,吸引大批慈大教職員,還有美金老師帶過的學生們到場參與。
第一次走入大學講堂分享心得,「站在這裡真有點皮皮抖的感覺」,美金老師謙虛地表示,自己一直都在小學教書,這次要來跟慈大的教授、職員以及大學生們談教育,感覺有些不敢當。但美金老師風趣詼諧的言談,妙語如珠,引得講堂下的聽眾時而爆出笑聲,時而互動、交流,讓教育不再是個沉悶嚴肅的課題。
身材嬌小的美金老師,充滿活力,35年來作育英才無數,不僅大愛電視台將她春風化雨的故事搬上螢光幕,就連藝人郭品超也曾在綜藝節目中尋找這位他最感謝的老師。
對美金老師來說,每一個學生都像是自己的孩子,從觀念偏差、複雜家庭、自卑封閉、父母寵溺的學生,到聽力障礙、智力遲緩的孩子,她見識到都市學生五花八門的問題。「教孩子,要用眼睛聽、用耳朵看,要用心同理。」美金老師說,每個孩子都想有好的表現,沒人想表現得差,但人都有個別差異,結果自然不同。只重視表面的學業成績,很容易就壓抑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天份與興趣。
美金老師表示,做父母的都當過孩子,也犯過錯,所以要同理心接納孩子的錯誤,正面思考來看待、肯定他的努力。當孩子受挫時,最難過的莫過他自己,父母要教他是非,用引導代替責罵,用溝通約定代替強硬規範,例如當孩子表現不好,要了解箇中原因,「你覺得原因在哪呢?要怎麼改善呢?爸媽能怎麼幫助你呢?」傾聽孩子的話,協助解決問題,導引自主思考對與錯,既不加重孩子的挫折感,又能養成負責任的態度。
曾經,美金老師在學校是嚴管勤教的老師,回到家則是孩子眼中的「恐怖校長」,動輒怒罵責罰,連年幼的弟弟看到哥哥挨罵,都會跟在媽媽背後模仿惡言附和。但美金老師在接觸慈濟之後,想法與心境都起了相當大的變化,發現同樣都是愛的教育,鼓勵比嚴格管教更有影響力。「上人曾說,孩子有兩種,一種是來報恩的,一種是來給我們修行的,就是來修整我們的言行。」憶起過去的自己,不論在身教或是言教上真是不及格。如果早點接觸靜思語,就不會經歷那段修行的日子。
「即使說不出愛語,也不要惡口」,美金老師也不諱言,要時刻遵行證嚴上人所說的「口說好話」,其實真的不容易,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尤其是對孩子期望越深的父母,面對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就容易急得忽略他的感受,但你可能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一句責罵或冷言批評,會不會傷到孩子?傷得多深?影響多久遠? 尤其是叛逆期,孩子一言九「頂」,一針見血,經常刺到父母心裡,家庭裡不時上演唇槍舌戰,親子感情出現裂縫,造成彼此心中莫大遺憾。美金老師以為人父母、為人師表的經驗,提醒大家對於親子關係,「要比誰愛誰,不要比誰怕誰」。
最後,美金老師提出:「改變要從自身做起,父母改變,孩子也會改變」,與大家共勉之。會後,美金老師逗趣的贈送每位與會者一張印有自己肖像的「美金」鈔票便條紙做為紀念,有些人在背後寫下此次的心得與美金老師交流,有些人還拿去給美金老師簽名,現場笑語聲不斷,為此次活動劃下完美句點。
新聞提供:慈濟大學秘書室新聞公關組 吳雅萍
低頭看得破/摘自網路文章
低頭看得破/摘自網路文章
僧人的鞋子上面,左三個洞右三個洞,為的是讓出家人
低頭看得破。
但是人在諸多慾望面前卻很難看得破,因為很多時候當
我們的眼睛只緊緊盯著自己渴求的東西時,是很難低下
頭來看的。
在禪宗裡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廟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
思考著找接班人。一日,他將兩個得意弟子叫到面前,
這兩個弟子一個叫慧明,一個叫塵元。高僧對他們說:
「你們倆誰能憑自己的力量,從寺院後面懸崖的下面攀
爬上來,誰將是我的接班人。」
慧明和塵元一同來到懸崖下,那真是一面令人望之生畏
的懸崖,崖壁極其險峻陡峭。身體健壯的慧明,信心百
倍地開始攀爬。
但是不一會兒他就從上面滑了下來。慧明爬起來重新開
始,儘管這一次他小心翼翼,但還是從山坡上面滾落到
原地。
慧明稍事休息了後又開始攀爬,儘管摔得鼻青臉腫,他
也絕不放棄……讓人感到遺憾的是,慧明屢爬屢摔,最後
一次他拼盡全身之力,爬到半山腰時,因氣力已盡,又
無處歇息,重重地摔到一塊大石頭上,當場昏了過去。
高僧不得不讓幾個僧人用繩索,將他救了回去。
接著輪到塵元了,他一開始也是和慧明一樣,竭盡全力
地向崖頂攀爬,結果也屢爬屢摔。塵元緊握繩索站在一
塊山石上面,他打算再試一次,但是當他不經意地向下
看了一眼以後,突然放下了用來攀上崖頂的繩索。然後
他整了整衣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扭頭向著山下走去
。
旁觀的眾僧都十分不解,難道塵元就這麼輕易的放棄了
?大家對此議論紛紛。只有高僧默然無語地看著塵元的
去向。
塵元到了山下,沿著一條小溪流順水而上,穿過樹林,
越過山谷……最後沒費什麼力氣就到達了崖頂。
當塵元重新站到高僧面前時,眾人還以為高僧會痛罵他
貪生怕死,膽小怯弱,甚至會將他逐出寺門。
誰知高僧卻微笑著宣佈將塵元定為新一任住持。眾僧皆
面面相覷,不知所以。
塵元向同修們解釋:「寺後懸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
的。但是只要於山腰處低頭下看,便可見一條上山之路
。師父經常對我們說”明者因境而變,智者隨情而行”,
就是教導我們要知伸縮退變的啊。」
高僧滿意地點了點頭說:「若為名利所誘,心中則只有
面前的懸崖絕壁。天不設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
利牢籠之內,徒勞苦爭,輕者苦惱傷心,重者傷身損肢
,極重者粉身碎骨。」然後高僧將衣缽錫杖傳交給了塵
元,並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攀爬懸崖,意在堪驗你
們心境,能不入名利牢籠,心中無礙,順天而行者,便
是我中意之人。」
世間痴情之人,執著於勇氣和頑強者不在少數,但是往
往卻如故事中的慧明一樣,並不能達到心中嚮往的那個
地方,只是摔得鼻青臉腫,最終一無所獲。在己之所欲
面前,我們缺少的是一份低頭看的淡泊和從容。低頭看
,並不意味著信念的不堅定和放棄,只是讓我們擁有更
多的選擇和迴旋的餘地。
在我以前工作過的單位,有一個人稱棋迷的老王,他最
大的樂趣就是同人家下棋。一次在閒聊中他告訴我:他
在二十歲的時候下棋的技術就很不錯了,經常參加縣裡
或市裡的比賽。他為此很是得意,就連以前教過他的老
師都不放在眼裡了。
有一天,他過生日,請了很多人。其中包括他的女朋友
和教他下棋的老師。
宴席過後,他如同以往一樣要跟老師賽一盤棋。老師提
出一個要求,每局都用一樣物品做賭注。第一局用一百
元做賭注,第二局賭老王最心愛車子,第三局賭老王女
友送他的生日禮物。老王痛快的答應了。
結果第一局他輕鬆的就贏了老師。
第二局的時候,老師很鄭重地警告他說:「不要太驕傲
,如果輸了,車就要不回去了。」老王當然知道車子在
自己心中的位置,所以很用心地跟老師又過起招來。可
是讓他意外的是,他居然輸了。
在第三局中,老師又對他說,如果他贏了,不光可以保
留住女朋友送他的禮物,還可以把車子也拿回去。於是
他就更用心了,全部的精神都放在棋盤上。讓人不可置
信的是,他居然又輸了。他怎麼也想不通,平時自己輕
鬆就可以贏得的勝利,怎麼會如此大失水準一再失敗?
老師最終當然沒有要他的車子和他女友的禮物,臨行前
他送給自己這個弟子五個字:「外重者內拙」。
老王從這五個字上明白了自己失敗的原因:正因為他太
在意車子和女友送他的禮物,所以思想上有了羈絆,過
度用力和意念過於集中,因而將平素可以輕鬆完成的事
情搞糟了。
是啊,越是急於完成什麼,越是太在意得失,那麼巨大
的壓力和恐懼就會束縛你的手腳,你離你的目標就會越
來越遠,成功也將遙不可及。所以,不妨把眼光放得遠
一些,得失放得開一些,名利看得輕一些,讓生命中充
滿淡泊的恬適和達觀的從容,就一定能「水窮之處待雲
起,危崖旁側覓坦途。」
=============================================
這就是所謂的:站的越高,看的越遠吧!
身處的境界越高,更能看到壯闊的美景...
因此當我們遭遇不如意的時候,不妨將自己的視界,再
拉高一個層次來看,您當時的心境與想法必將不同...
僧人的鞋子上面,左三個洞右三個洞,為的是讓出家人
低頭看得破。
但是人在諸多慾望面前卻很難看得破,因為很多時候當
我們的眼睛只緊緊盯著自己渴求的東西時,是很難低下
頭來看的。
在禪宗裡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廟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
思考著找接班人。一日,他將兩個得意弟子叫到面前,
這兩個弟子一個叫慧明,一個叫塵元。高僧對他們說:
「你們倆誰能憑自己的力量,從寺院後面懸崖的下面攀
爬上來,誰將是我的接班人。」
慧明和塵元一同來到懸崖下,那真是一面令人望之生畏
的懸崖,崖壁極其險峻陡峭。身體健壯的慧明,信心百
倍地開始攀爬。
但是不一會兒他就從上面滑了下來。慧明爬起來重新開
始,儘管這一次他小心翼翼,但還是從山坡上面滾落到
原地。
慧明稍事休息了後又開始攀爬,儘管摔得鼻青臉腫,他
也絕不放棄……讓人感到遺憾的是,慧明屢爬屢摔,最後
一次他拼盡全身之力,爬到半山腰時,因氣力已盡,又
無處歇息,重重地摔到一塊大石頭上,當場昏了過去。
高僧不得不讓幾個僧人用繩索,將他救了回去。
接著輪到塵元了,他一開始也是和慧明一樣,竭盡全力
地向崖頂攀爬,結果也屢爬屢摔。塵元緊握繩索站在一
塊山石上面,他打算再試一次,但是當他不經意地向下
看了一眼以後,突然放下了用來攀上崖頂的繩索。然後
他整了整衣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扭頭向著山下走去
。
旁觀的眾僧都十分不解,難道塵元就這麼輕易的放棄了
?大家對此議論紛紛。只有高僧默然無語地看著塵元的
去向。
塵元到了山下,沿著一條小溪流順水而上,穿過樹林,
越過山谷……最後沒費什麼力氣就到達了崖頂。
當塵元重新站到高僧面前時,眾人還以為高僧會痛罵他
貪生怕死,膽小怯弱,甚至會將他逐出寺門。
誰知高僧卻微笑著宣佈將塵元定為新一任住持。眾僧皆
面面相覷,不知所以。
塵元向同修們解釋:「寺後懸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
的。但是只要於山腰處低頭下看,便可見一條上山之路
。師父經常對我們說”明者因境而變,智者隨情而行”,
就是教導我們要知伸縮退變的啊。」
高僧滿意地點了點頭說:「若為名利所誘,心中則只有
面前的懸崖絕壁。天不設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
利牢籠之內,徒勞苦爭,輕者苦惱傷心,重者傷身損肢
,極重者粉身碎骨。」然後高僧將衣缽錫杖傳交給了塵
元,並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攀爬懸崖,意在堪驗你
們心境,能不入名利牢籠,心中無礙,順天而行者,便
是我中意之人。」
世間痴情之人,執著於勇氣和頑強者不在少數,但是往
往卻如故事中的慧明一樣,並不能達到心中嚮往的那個
地方,只是摔得鼻青臉腫,最終一無所獲。在己之所欲
面前,我們缺少的是一份低頭看的淡泊和從容。低頭看
,並不意味著信念的不堅定和放棄,只是讓我們擁有更
多的選擇和迴旋的餘地。
在我以前工作過的單位,有一個人稱棋迷的老王,他最
大的樂趣就是同人家下棋。一次在閒聊中他告訴我:他
在二十歲的時候下棋的技術就很不錯了,經常參加縣裡
或市裡的比賽。他為此很是得意,就連以前教過他的老
師都不放在眼裡了。
有一天,他過生日,請了很多人。其中包括他的女朋友
和教他下棋的老師。
宴席過後,他如同以往一樣要跟老師賽一盤棋。老師提
出一個要求,每局都用一樣物品做賭注。第一局用一百
元做賭注,第二局賭老王最心愛車子,第三局賭老王女
友送他的生日禮物。老王痛快的答應了。
結果第一局他輕鬆的就贏了老師。
第二局的時候,老師很鄭重地警告他說:「不要太驕傲
,如果輸了,車就要不回去了。」老王當然知道車子在
自己心中的位置,所以很用心地跟老師又過起招來。可
是讓他意外的是,他居然輸了。
在第三局中,老師又對他說,如果他贏了,不光可以保
留住女朋友送他的禮物,還可以把車子也拿回去。於是
他就更用心了,全部的精神都放在棋盤上。讓人不可置
信的是,他居然又輸了。他怎麼也想不通,平時自己輕
鬆就可以贏得的勝利,怎麼會如此大失水準一再失敗?
老師最終當然沒有要他的車子和他女友的禮物,臨行前
他送給自己這個弟子五個字:「外重者內拙」。
老王從這五個字上明白了自己失敗的原因:正因為他太
在意車子和女友送他的禮物,所以思想上有了羈絆,過
度用力和意念過於集中,因而將平素可以輕鬆完成的事
情搞糟了。
是啊,越是急於完成什麼,越是太在意得失,那麼巨大
的壓力和恐懼就會束縛你的手腳,你離你的目標就會越
來越遠,成功也將遙不可及。所以,不妨把眼光放得遠
一些,得失放得開一些,名利看得輕一些,讓生命中充
滿淡泊的恬適和達觀的從容,就一定能「水窮之處待雲
起,危崖旁側覓坦途。」
=============================================
這就是所謂的:站的越高,看的越遠吧!
身處的境界越高,更能看到壯闊的美景...
因此當我們遭遇不如意的時候,不妨將自己的視界,再
拉高一個層次來看,您當時的心境與想法必將不同...
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週三進修研習 生命教育研習心得 講師:呂美雲 2011/04/27
生命教育研習 講師:呂美雲 20110427 黃鳳純
現在的孩子深受影音影響,少了影音, 孩子覺得乏味,因此,選擇好的影音素材,透過影音素材來吸引孩子來進行生命教育是必要的。
美雲老師介紹了多種影音教材讓老師輕而易舉的在教室當中能夠進行生命教育,且能夠收到良善的效果。
(一)唐朝小栗子:得到金曲獎的殊榮,透過卡通來吸引孩子,將生活中的各項生命議題融入在卡通戲劇當中,深受孩子喜愛。
(二)大愛全球記錄:透過慈濟志工訪視的個案記錄,將世界各地的個案彙集,讓孩子透過鏡頭看到真實的人生。讓透過真人實事讓孩子見苦知福,引發孩子們的愛心。
(三)有禮不亦悅乎:電視才子王偉忠先生透過戲劇探討各項生命議題,透過輕鬆幽默的戲劇安排,大人小孩都受吸引。
(四)慈濟音樂:透過慈濟正向積極的音樂和歌詞,孩子反覆唱誦,熟濟歌曲的同時也把好的觀念記住,美雲老師班上的孩子,兩年當中熟記一百首歌,對孩子的作文語句表達也有加分效果。
(五)網路PPT:透過鏡頭畫面說故事,提升孩子聆聽故事的專注力。
(六)網路影片:有許多網路影片很短,吸睛效果十足,不會花費太多時間,卻能夠讓孩子印象深刻。
美雲分享生命教育素材的同時,也穿插了一些班級經營的小技巧:
(一)提示鈴聲:讓孩子清楚何時該停止活動專注老師的訊息布達,也可以做為比食得鈴聲提示。
(二)分組討論,增加練習口語表達的機會:看完影片、聽完故事...,透過小組分組討論,讓每個孩子有更多機會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沒有能力分享得孩子由小組協助來學習,當討論結束,被抽到的孩子要站起來分享,如果分享不出來,就是小組成員不夠愛他,要幫這孩子加油打氣。
(三)只有讚美,沒有責備:當有人答不出答案,全部的人要給予加油打氣,不扣小組分數,但增加其他組的分數,其他組會因此對他心存感恩。
(四)隨時給予正向的鼓勵:對於站起來分享的同學,全班比大拇指面向他,給予支持的力量。分享結束,透過掌聲「一、二、三、四、五,讚!」給予肯定。
(五)讓孩子的好發光發亮:當孩子有好表現,讓孩子自己加分,並在課堂上給予讚美鼓勵,讓孩子的好表現得到肯定,強化孩子的正向行為。
※【唐朝小栗子 小心眼】透過影片引出靜思語:「為人處事要小心細心,不要小心眼」。同時影片當中,生病的大言,不想欠同學的人情,拒絕同學幫忙,是個討論的主題。另外,從同一故事 從不同的角度談生命教育,不限定特定的主題,開放的空間可以激盪出孩子不同的思維。
※透過講述故事:「乞丐的乞討:用我的錢幫助別人」、「殘障的孩子發願靠自己乞討得來的錢助人」、「慈濟師姊上街頭勸募沒想到乞丐主動捐款」,點出生命教材無處不在。
※網路影片【黑人牙膏】小女孩氣球飛上天卡在路燈上,黑人幫忙卻被小女孩的媽媽誤解,黑人把氣球拿回家,家中天花板已經有好多個氣球,可見黑人之前做過相同的事情,卻仍繼續堅持幫助小女孩。
=>讓孩子看完影片,可以讓孩子們討論,對的事情要堅持,並引出靜思語:「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從失敗中站起來」
※透過影片:「越南的交通」、「大難不死」、「安全帽防護」=>引出自由的真義。提醒孩子自由絕對不是漫無邊際,自由的同時仍要遵守紀律。
※透過PPT「冤冤相報何時了」=>時間會改變許多狀況,也許眼前的情勢對自己有利,但是,經過一段時光,優勢情況可能會改變,因此,平時要跟人廣結善緣,才能夠福報大。
※透過影片:「鞠躬,這是傳統禮節」=>引出多一個朋友就多一個機會。
※透過影片「小狗擅長對不起」=>犯錯難免,勇於認錯的小狗得到主人的原諒,提醒孩子們,小狗都能夠勇於認錯,我們更應該有勇於認錯的勇氣。
※透過影片「黑松汽水 公車篇」=>提醒孩子多為別人想一想,讓我們的社會更溫馨。
使用影音教材來進行生命教育,是借力使力,能讓生命教育更輕鬆更有趣!
現在的孩子深受影音影響,少了影音, 孩子覺得乏味,因此,選擇好的影音素材,透過影音素材來吸引孩子來進行生命教育是必要的。
美雲老師介紹了多種影音教材讓老師輕而易舉的在教室當中能夠進行生命教育,且能夠收到良善的效果。
(一)唐朝小栗子:得到金曲獎的殊榮,透過卡通來吸引孩子,將生活中的各項生命議題融入在卡通戲劇當中,深受孩子喜愛。
(二)大愛全球記錄:透過慈濟志工訪視的個案記錄,將世界各地的個案彙集,讓孩子透過鏡頭看到真實的人生。讓透過真人實事讓孩子見苦知福,引發孩子們的愛心。
(三)有禮不亦悅乎:電視才子王偉忠先生透過戲劇探討各項生命議題,透過輕鬆幽默的戲劇安排,大人小孩都受吸引。
(四)慈濟音樂:透過慈濟正向積極的音樂和歌詞,孩子反覆唱誦,熟濟歌曲的同時也把好的觀念記住,美雲老師班上的孩子,兩年當中熟記一百首歌,對孩子的作文語句表達也有加分效果。
(五)網路PPT:透過鏡頭畫面說故事,提升孩子聆聽故事的專注力。
(六)網路影片:有許多網路影片很短,吸睛效果十足,不會花費太多時間,卻能夠讓孩子印象深刻。
美雲分享生命教育素材的同時,也穿插了一些班級經營的小技巧:
(一)提示鈴聲:讓孩子清楚何時該停止活動專注老師的訊息布達,也可以做為比食得鈴聲提示。
(二)分組討論,增加練習口語表達的機會:看完影片、聽完故事...,透過小組分組討論,讓每個孩子有更多機會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沒有能力分享得孩子由小組協助來學習,當討論結束,被抽到的孩子要站起來分享,如果分享不出來,就是小組成員不夠愛他,要幫這孩子加油打氣。
(三)只有讚美,沒有責備:當有人答不出答案,全部的人要給予加油打氣,不扣小組分數,但增加其他組的分數,其他組會因此對他心存感恩。
(四)隨時給予正向的鼓勵:對於站起來分享的同學,全班比大拇指面向他,給予支持的力量。分享結束,透過掌聲「一、二、三、四、五,讚!」給予肯定。
(五)讓孩子的好發光發亮:當孩子有好表現,讓孩子自己加分,並在課堂上給予讚美鼓勵,讓孩子的好表現得到肯定,強化孩子的正向行為。
※【唐朝小栗子 小心眼】透過影片引出靜思語:「為人處事要小心細心,不要小心眼」。同時影片當中,生病的大言,不想欠同學的人情,拒絕同學幫忙,是個討論的主題。另外,從同一故事 從不同的角度談生命教育,不限定特定的主題,開放的空間可以激盪出孩子不同的思維。
※透過講述故事:「乞丐的乞討:用我的錢幫助別人」、「殘障的孩子發願靠自己乞討得來的錢助人」、「慈濟師姊上街頭勸募沒想到乞丐主動捐款」,點出生命教材無處不在。
※網路影片【黑人牙膏】小女孩氣球飛上天卡在路燈上,黑人幫忙卻被小女孩的媽媽誤解,黑人把氣球拿回家,家中天花板已經有好多個氣球,可見黑人之前做過相同的事情,卻仍繼續堅持幫助小女孩。
=>讓孩子看完影片,可以讓孩子們討論,對的事情要堅持,並引出靜思語:「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從失敗中站起來」
※透過影片:「越南的交通」、「大難不死」、「安全帽防護」=>引出自由的真義。提醒孩子自由絕對不是漫無邊際,自由的同時仍要遵守紀律。
※透過PPT「冤冤相報何時了」=>時間會改變許多狀況,也許眼前的情勢對自己有利,但是,經過一段時光,優勢情況可能會改變,因此,平時要跟人廣結善緣,才能夠福報大。
※透過影片:「鞠躬,這是傳統禮節」=>引出多一個朋友就多一個機會。
※透過影片「小狗擅長對不起」=>犯錯難免,勇於認錯的小狗得到主人的原諒,提醒孩子們,小狗都能夠勇於認錯,我們更應該有勇於認錯的勇氣。
※透過影片「黑松汽水 公車篇」=>提醒孩子多為別人想一想,讓我們的社會更溫馨。
使用影音教材來進行生命教育,是借力使力,能讓生命教育更輕鬆更有趣!
2011年4月21日 星期四
素食,竟然是核子浩劫中最有效的防禦裝甲/摘自網路文章
素食,竟然是核子浩劫中最有效的防禦裝甲/摘自網路文章
美國天文學教授魯丁博士,研究了六個月之久,他在世界雜誌發表輻射線的報告,如下發現:長達九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於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而結束。這兩個日本南部最繁華的大都市,在原子彈爆發後頃刻化為兩座死城。但在事後,竟然被人發現兩地死傷的牛極少。後來又在原子彈試爆的美國軍艦上,發現用來試驗的羊群幾乎沒有一隻因承受輻射線而傷亡。研究證實:牛、羊都是草食動物,草中的鉀元素是對原子彈爆炸的輻射光能的有力抗體。慈悲的素食主義,竟然是核子浩劫中最有效的防禦裝甲。
美國天文學教授魯丁博士,研究了六個月之久,他在世界雜誌發表輻射線的報告,如下發現:長達九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於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而結束。這兩個日本南部最繁華的大都市,在原子彈爆發後頃刻化為兩座死城。但在事後,竟然被人發現兩地死傷的牛極少。後來又在原子彈試爆的美國軍艦上,發現用來試驗的羊群幾乎沒有一隻因承受輻射線而傷亡。研究證實:牛、羊都是草食動物,草中的鉀元素是對原子彈爆炸的輻射光能的有力抗體。慈悲的素食主義,竟然是核子浩劫中最有效的防禦裝甲。
增進班級經營技巧:焦點解決諮商妙法/摘自慈濟網路文章
增進班級經營技巧:焦點解決諮商妙法/摘自慈濟網路文章
(鳳純老師:雖然是老師的研習,但是,家長是孩子的家庭教師,家也是另一個教室,家長也應該有班級經營的技巧)
臺南慈濟小學於每週三下午固定舉辦教師成長研習,此次研習邀請自高雄文藻外語學院陳清泉副教授來教導老師們如何運用「焦點解決諮商」於班級經營中。
「焦點解決諮商」不同於以往由老師為孩子找出問題的根源並提供解決的策略,而是將問題解決的責任還給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也擁有不讓問題再發生的能力。「找例外、看正向、問目標」,陳清泉教授一開場便告訴老師「焦點解決諮商」用此九個字便即可涵蓋,讓老師快速的就將此技巧牢記於心。
在研習過程中,陳清泉教授以「露珠與荷葉」故事呼應「找例外」,告訴老師:「孩子每天都在改變,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什麼?你給孩子什麼樣的回應來幫助學生改變?」。「讚揚的魔力」與「只有你能欣賞我」兩則故事中可看出在負面語言下長大的孩子容易失去信心,而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即便先天能力不佳,亦能逐漸發揮其所長,因此「看正向」十分重要。而「問目標」的效用有多大呢?從「泰山高中獨一無二全班參賽馬拉松」新聞報導中,看到一群孩子為了目標,努力付出後得到的收穫及喜悅,著實令人動容。陳清泉教授提到:「改變需要目標和動力,為自己設定的目標努力,這股內在的動力比較能持久」。
末了,陳清泉教授請在座老師們思考幾個問題:希望自己對學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你覺得學生最想要的是什麼?」以及「你覺得可以給班上哪些同學一些讚美或鼓勵?」其中,玉福老師希望孩子能在自己的教導下,時時關心生活週遭的人事物,做個手心向下的人;依伶老師則希望自己能影響班上的孩子凡事正面思考、心寬不傷人、念純不傷己以及縮小自我;尹竼老師則希望自己能帶領孩子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勇於承擔以及樂觀面對生活中的每件事。從分享中可以看出每位老師對孩子深切的用心以及對自我的期許。此外,透過寫下讚美孩子的話語,讓老師發現轉個彎,就能看到孩子更多的可能,不再被孩子的問題所困。今天的研習不僅讓老師們學到了「焦點解決諮商」技巧,更讓在座的每一個人重新思考與孩子之間的師生關係,收穫滿滿。
(鳳純老師:雖然是老師的研習,但是,家長是孩子的家庭教師,家也是另一個教室,家長也應該有班級經營的技巧)
臺南慈濟小學於每週三下午固定舉辦教師成長研習,此次研習邀請自高雄文藻外語學院陳清泉副教授來教導老師們如何運用「焦點解決諮商」於班級經營中。
「焦點解決諮商」不同於以往由老師為孩子找出問題的根源並提供解決的策略,而是將問題解決的責任還給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也擁有不讓問題再發生的能力。「找例外、看正向、問目標」,陳清泉教授一開場便告訴老師「焦點解決諮商」用此九個字便即可涵蓋,讓老師快速的就將此技巧牢記於心。
在研習過程中,陳清泉教授以「露珠與荷葉」故事呼應「找例外」,告訴老師:「孩子每天都在改變,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什麼?你給孩子什麼樣的回應來幫助學生改變?」。「讚揚的魔力」與「只有你能欣賞我」兩則故事中可看出在負面語言下長大的孩子容易失去信心,而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即便先天能力不佳,亦能逐漸發揮其所長,因此「看正向」十分重要。而「問目標」的效用有多大呢?從「泰山高中獨一無二全班參賽馬拉松」新聞報導中,看到一群孩子為了目標,努力付出後得到的收穫及喜悅,著實令人動容。陳清泉教授提到:「改變需要目標和動力,為自己設定的目標努力,這股內在的動力比較能持久」。
末了,陳清泉教授請在座老師們思考幾個問題:希望自己對學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你覺得學生最想要的是什麼?」以及「你覺得可以給班上哪些同學一些讚美或鼓勵?」其中,玉福老師希望孩子能在自己的教導下,時時關心生活週遭的人事物,做個手心向下的人;依伶老師則希望自己能影響班上的孩子凡事正面思考、心寬不傷人、念純不傷己以及縮小自我;尹竼老師則希望自己能帶領孩子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勇於承擔以及樂觀面對生活中的每件事。從分享中可以看出每位老師對孩子深切的用心以及對自我的期許。此外,透過寫下讚美孩子的話語,讓老師發現轉個彎,就能看到孩子更多的可能,不再被孩子的問題所困。今天的研習不僅讓老師們學到了「焦點解決諮商」技巧,更讓在座的每一個人重新思考與孩子之間的師生關係,收穫滿滿。
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親子共讀讀書會20110416
這是我們親子共讀讀書會
第一次嘗試以演書的方式來呈現
大家先一起共讀同一篇文章
然後由老師提問問題
再將家長孩子分組
各自帶開排演
孩子們反應很好 很喜歡這樣的演書活動
不管表演呈現得好不好
能夠大人小孩同時樂在其中
就是一次成功的親子活動
請點選
第一次嘗試以演書的方式來呈現
大家先一起共讀同一篇文章
然後由老師提問問題
再將家長孩子分組
各自帶開排演
孩子們反應很好 很喜歡這樣的演書活動
不管表演呈現得好不好
能夠大人小孩同時樂在其中
就是一次成功的親子活動
請點選
做什麼善事可以讓一個人一輩子救1700條命?/摘自網路文章
做什麼善事可以讓一個人一輩子救1700條命?/摘自網路文章
>> 以目前英國人每星期有2000人改吃素的情況來看,
>>
>> 到了2047年,全英國可能都是素食主義者。
>>
>>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英國現在有百分之六的人口吃全素, 有四成的民眾則是每星期至少挑一天不吃肉。
>>
>> 消費者分析機構的人員表示:
>>
>> 「有些人聽到2047年全英國人都吃素可能會嚇一跳,
>>
>> 但其實這代表我們進入一個新時代, 英國人終於開始瞭解並尊重環境。」
>>
>> 英國是歐洲國家中素食人口第二高的國家,僅次於德國。
>>
>>
>> -----補充驚人資料(英國)------
>>
>> 根據統計,一輩子吃素的一名英國人,大約可省下:
>>
>> 760隻雞,5頭牛,20隻豬,20頭羊,半噸的魚。
>>
>> 這亦意味著,將有一大片森林可以被保留下來。
>>
>>
>>
>> -----補充驚人資料(台灣)------
>>
>> 2003年,美國人一年吃掉91.5億隻動物(不含水產),
>>
>> 美國約有2億7千萬人,因此每人每年吃掉 34隻動物,加上魚蝦類則更多。
>>
>> 請注意,這是2003年的數字,
>>
>> 美國每年被屠殺作為盤中餐的動物數字每年都在增加中。
>>
>> 因此,在美國,只要一人棄肉茹素,每年就可救34隻動物。
>>
>>
>> 根據台灣農委會發佈的資料,臺灣在2003年吃掉近60萬噸的雞 肉,以一隻雞2公斤計算,臺灣人每年吃掉約3億隻雞。
>>
>> 因此,臺灣每人每年吃掉14隻雞,一個一生吃50年素的臺灣人,終其一生可以救1700隻雞免於被屠宰及在養殖場被虐待。
>> 再加上豬牛羊魚蝦海鮮等其他動物,這個數字相當可觀。
>>
>>
>>
>> 做什麼善事可以讓一個人一輩子救1700條命?
>>
>> 就是只要能控制嘴巴、筷子,開始吃素就可以了!
>>
>>
>> 讓我們對待有情眾生皆能以慈愛之心來愛護!對人對動物對任何物品皆然,相親相愛喔>>
>> 以目前英國人每星期有2000人改吃素的情況來看,
>>
>> 到了2047年,全英國可能都是素食主義者。
>>
>>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英國現在有百分之六的人口吃全素, 有四成的民眾則是每星期至少挑一天不吃肉。
>>
>> 消費者分析機構的人員表示:
>>
>> 「有些人聽到2047年全英國人都吃素可能會嚇一跳,
>>
>> 但其實這代表我們進入一個新時代, 英國人終於開始瞭解並尊重環境。」
>>
>> 英國是歐洲國家中素食人口第二高的國家,僅次於德國。
>>
>>
>> -----補充驚人資料(英國)------
>>
>> 根據統計,一輩子吃素的一名英國人,大約可省下:
>>
>> 760隻雞,5頭牛,20隻豬,20頭羊,半噸的魚。
>>
>> 這亦意味著,將有一大片森林可以被保留下來。
>>
>>
>>
>> -----補充驚人資料(台灣)------
>>
>> 2003年,美國人一年吃掉91.5億隻動物(不含水產),
>>
>> 美國約有2億7千萬人,因此每人每年吃掉 34隻動物,加上魚蝦類則更多。
>>
>> 請注意,這是2003年的數字,
>>
>> 美國每年被屠殺作為盤中餐的動物數字每年都在增加中。
>>
>> 因此,在美國,只要一人棄肉茹素,每年就可救34隻動物。
>>
>>
>> 根據台灣農委會發佈的資料,臺灣在2003年吃掉近60萬噸的雞 肉,以一隻雞2公斤計算,臺灣人每年吃掉約3億隻雞。
>>
>> 因此,臺灣每人每年吃掉14隻雞,一個一生吃50年素的臺灣人,終其一生可以救1700隻雞免於被屠宰及在養殖場被虐待。
>> 再加上豬牛羊魚蝦海鮮等其他動物,這個數字相當可觀。
>>
>>
>>
>> 做什麼善事可以讓一個人一輩子救1700條命?
>>
>> 就是只要能控制嘴巴、筷子,開始吃素就可以了!
>>
>>
>> 讓我們對待有情眾生皆能以慈愛之心來愛護!對人對動物對任何物品皆然,相親相愛喔>>
一招愛到三個人:心性弱點 詐得妙/網路文章
一招愛到三個人:心性弱點 詐得妙/網路文章
我太太是「愛不厭詐」的高手。 有一天她看我在吃木瓜,怕我的血糖太高,居然不跟我說,而跑去叫女兒:「妳爸爸在吃一個大木瓜!妳去分他一半。」 女兒搖頭,說她不愛吃木瓜,我太太就繼續說:「可是妳爸爸不適合吃太多,為了他多活幾年,又只有妳能搶得下他的木瓜,妳就去要半個吃吧!」 女兒果然立刻跑來分走我半個木瓜。她那些話都被我聽到了,怨她「耍詐」。太太居然一笑:「我不是對你耍詐,是對女兒,因為女兒太不愛吃木瓜了,她只有為了愛你,希望你少吃一點,才會過去分你的木瓜。我是為了愛你,也是為了愛她,於是利用了女兒愛你,和你疼女兒的弱點 ……」 我聽了,半天會不過意來。 天哪!她這一招居然發揮了三個人之間的四個愛。
這就是我說的愛不厭詐,它使用的是詐,發揮的是愛;即使有詐,也不對任何人造成傷害,只可能促成更多人好!愛不厭詐,不是惡意欺騙,而是以愛養愛、愛的雙贏!
我太太是「愛不厭詐」的高手。 有一天她看我在吃木瓜,怕我的血糖太高,居然不跟我說,而跑去叫女兒:「妳爸爸在吃一個大木瓜!妳去分他一半。」 女兒搖頭,說她不愛吃木瓜,我太太就繼續說:「可是妳爸爸不適合吃太多,為了他多活幾年,又只有妳能搶得下他的木瓜,妳就去要半個吃吧!」 女兒果然立刻跑來分走我半個木瓜。她那些話都被我聽到了,怨她「耍詐」。太太居然一笑:「我不是對你耍詐,是對女兒,因為女兒太不愛吃木瓜了,她只有為了愛你,希望你少吃一點,才會過去分你的木瓜。我是為了愛你,也是為了愛她,於是利用了女兒愛你,和你疼女兒的弱點 ……」 我聽了,半天會不過意來。 天哪!她這一招居然發揮了三個人之間的四個愛。
這就是我說的愛不厭詐,它使用的是詐,發揮的是愛;即使有詐,也不對任何人造成傷害,只可能促成更多人好!愛不厭詐,不是惡意欺騙,而是以愛養愛、愛的雙贏!
快樂製造機/摘自網路文章
快樂製造機/摘自網路文章
前幾天到內湖聽一場演講,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講者 朱平 先生,分享如何讓自己做個「快樂製造機」。
他談到他每天早晨都會去逛傳統市場,每天都會製造一些快樂給賣菜的老闆們。
比如他買了23元的菜,拿30元給老闆,說:「老闆,23元算25元,找我5元就好。」
這些老闆們反應大致上有四種反應 :
第一種:起初非常驚訝,之後非常開心地找了5元,說謝謝。
第二種:老闆堅持找7元,不佔客戶便宜,但老闆很開心。
第三種:是多送點蔥蒜,也很開心。
第四種:是最高竿的反應,「不然我幫你湊30元好了,一共是32元,算你30元就好。
哇,真是高手,原本是要讓老闆佔便宜的,反過來卻讓客戶多買又有佔便宜的感受,更是個「快樂製造機」。
前日傍晚,我逛傳統黃昏市場時,決定玩一下 朱先生的遊戲,暫時改了殺價習慣,想創造點快樂給老闆們。
我到一家以前常殺價、討斤兩的攤販前,買了157元的青菜,結帳時,剛好聽到菜販老闆對旁人說了一個笑話,非常好笑。
我非常愉快地說:「老闆,你好幽默,你的笑話很好笑,157元算160元,這裡是160元,不用找了。」
老闆笑了,說:「這怎麼可以,不然妳還需要甚麼,我送妳。」老闆便送我一大塊嫩薑。
後來到了另一家買甜不辣29元,拿30元給老闆,我說:「阿伯,29元算30元,不用找了。」
老闆有點訝異,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還是找了1元給我,我笑笑地把1元還給他,說不用找, 他趕緊又多放了一塊甜不辣給我,從他驚訝轉而高興的表情,我知道我做到了。
回家的路上,我嘴角掛著微笑,哼著歌。
睡前在日記裡寫下:「算一算,我多花了4元,賺到了甚麼?
1.賺到了好心情;
2.賺到了老闆的笑容;
3.賺到了老闆的謝意;
4.賺到了老闆的友誼;
5.賺到了一塊嫩薑和一塊甜不辣;
6.賺到了愉快的晚餐。」
當我們決心要當個「快樂製造機」時,就會感染對方,形成一個良性的影響,
讓更多周遭的人像我們一樣,成為「快樂製造機」。
前幾天到內湖聽一場演講,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講者 朱平 先生,分享如何讓自己做個「快樂製造機」。
他談到他每天早晨都會去逛傳統市場,每天都會製造一些快樂給賣菜的老闆們。
比如他買了23元的菜,拿30元給老闆,說:「老闆,23元算25元,找我5元就好。」
這些老闆們反應大致上有四種反應 :
第一種:起初非常驚訝,之後非常開心地找了5元,說謝謝。
第二種:老闆堅持找7元,不佔客戶便宜,但老闆很開心。
第三種:是多送點蔥蒜,也很開心。
第四種:是最高竿的反應,「不然我幫你湊30元好了,一共是32元,算你30元就好。
哇,真是高手,原本是要讓老闆佔便宜的,反過來卻讓客戶多買又有佔便宜的感受,更是個「快樂製造機」。
前日傍晚,我逛傳統黃昏市場時,決定玩一下 朱先生的遊戲,暫時改了殺價習慣,想創造點快樂給老闆們。
我到一家以前常殺價、討斤兩的攤販前,買了157元的青菜,結帳時,剛好聽到菜販老闆對旁人說了一個笑話,非常好笑。
我非常愉快地說:「老闆,你好幽默,你的笑話很好笑,157元算160元,這裡是160元,不用找了。」
老闆笑了,說:「這怎麼可以,不然妳還需要甚麼,我送妳。」老闆便送我一大塊嫩薑。
後來到了另一家買甜不辣29元,拿30元給老闆,我說:「阿伯,29元算30元,不用找了。」
老闆有點訝異,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還是找了1元給我,我笑笑地把1元還給他,說不用找, 他趕緊又多放了一塊甜不辣給我,從他驚訝轉而高興的表情,我知道我做到了。
回家的路上,我嘴角掛著微笑,哼著歌。
睡前在日記裡寫下:「算一算,我多花了4元,賺到了甚麼?
1.賺到了好心情;
2.賺到了老闆的笑容;
3.賺到了老闆的謝意;
4.賺到了老闆的友誼;
5.賺到了一塊嫩薑和一塊甜不辣;
6.賺到了愉快的晚餐。」
當我們決心要當個「快樂製造機」時,就會感染對方,形成一個良性的影響,
讓更多周遭的人像我們一樣,成為「快樂製造機」。
線上動畫兒童書/網路資料
線上動畫兒童書/網路資料
這是文建會專為兒童設計的線上動畫兒童書,很不錯的一個網站,
沒錢沒空的爸媽們!可以省很多書錢,和講故事的時間!
真心推薦,一定要上去試試看喔!
http://children.cca.gov.tw/garden/
這是文建會專為兒童設計的線上動畫兒童書,很不錯的一個網站,
沒錢沒空的爸媽們!可以省很多書錢,和講故事的時間!
真心推薦,一定要上去試試看喔!
http://children.cca.gov.tw/garden/
戴勝益:我為何斷絕孩子的退路/作者:李翠卿 出處:親子天下
戴勝益:我為何斷絕孩子的退路/作者:李翠卿 出處:親子天下
育有一兒一女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跟一般的企業家老爸很不一樣。
其他企業家無不處心積慮安排子女在家族企業接班,但戴勝益卻完全不做此想。
王品是國內最大餐飲連鎖集團,除了王品牛排以外,旗下事業體還包括陶板屋、夏慕尼、西堤牛排、原燒、聚北海道昆布鍋等多個品牌,兩岸店數逾百家,年營業額高達五十多億。
但是,戴勝益卻堅決不讓子女進入他的餐飲王國,不要說是「接班」了,連去任何一個事業體「上班」都不行。
他不只擋了他們的「前途」,甚至還斷了他們的「財路」。明年王品股票即將掛牌上市,戴勝益瀟灑宣布要捐出個人八○%的財產做公益,只各留五%給兒女,而且還設下三十五歲才能動用的限制條款。
他並不打算讓王品變成一個家族企業;他的孩子,只是「戴勝益的兒子女兒」,絕對不會是「王品集團的少東、公主」。
王品這座江山是他自己白手起家打下來的,如果孩子們也想要一座大好江山,那麼,不好意思,請自己努力。
Q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父親?教養哲學是什麼?
A我很民主,對小孩幾乎是寬容到極點,對我來說,小孩子只要不犯法,做什麼都可以。
我的教養觀跟一般家長不大一樣。很多家長逼著小孩補習、做功課、學很多才藝,但我觀察,很多家長要孩子學東西,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小時候的遺憾;而很多被硬逼著學這學那的小孩,長大以後的表現反而比較平庸。為什麼呢?因為他忙著應付父母的期望,根本沒有空閒去發掘自己真正的興趣。
我的小孩一開始都沒學才藝,我也不讓他們補習,等到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時,他會自己來說。像我女兒是在小五那年,才跑來跟我說她想學鋼琴、長笛;我兒子則是在高中時,發覺自己對電腦很有興趣,才開始不斷深入鑽研。我對孩子的課業只有一個要求:只要能夠如期畢業就好,不管排第幾名,我都可以接受。
上課,真的是最重要的事嗎?我小學六年都拿全勤獎,這張獎狀就像是「貞節牌坊」一樣,為了得到它,你就不能隨便「改嫁」。 於是在小學六年中,我錯過了太多重要的事:三年級時,我小阿姨結婚,我沒參加;我阿公、阿嬤過世,我沒去送;我家附近做醮,那是六十年一次的大拜拜,可以想像那是多麼熱鬧的場面,但我也未能恭逢其盛……這些事後回想會讓人遺憾萬分的事,六年來大概有十幾件,而我卻為了那一紙無聊的「貞節牌坊」,全都錯過了,這值得嗎?
所以我很鼓勵小孩請假,只要家裡有需要家族成員參與的事:旅遊、聚餐……沒問題,儘量請假;就連公司開股東會,他們也可以請假旁聽;甚至只要他們感覺今天很想去爬爬山,也可以請假。他們兩個在班上功課沒拿第一名,但請假次數都是第一名,請到最後,老師還打電話問我:「戴先生,你是存心跟學校作對嗎?」其實我不是要跟學校作對,只是覺得應該要把時間花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我公司現在也是這樣辦,公司員工只要有重要事情,什麼老婆生孩子、小孩畢業典禮、母姊會,都可以優先請假,人生的關鍵時刻,絕不可缺席。
Q你有刻意幫子女規劃或引導他們未來的生涯嗎?
A我給他們的刻意規劃就是:徹底斷絕他們的後路。早在十幾年前,王品就訂下了「非親條款」,所有幹部的親人都不得進王品工作。我連他們去王品旗下事業打工都不准。拜託!哪個店長敢使喚董事長的兒女啊?那打工有什麼意義?還壞了店裡的規矩。
前不久,我又決定把八○%的個人財產捐出去做公益,僅留給他們各五%,而且要到三十五歲以後才能動用。這下徹底斷絕了他們繼承家產的退路,這樣才能逼出他們的潛力!不然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橫豎有靠山,不用努力也不用掙扎,甚至不用去「想像」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反正只要回去當王品的繼承人,坐著吃、躺著吃,甚至當植物人都可以活下去,幹嘛還奮鬥?
Q你這種「斷絕小孩後路」的做法,跟你個人的人生經驗有關係嗎?
A我先講一個故事。我小時候家裡養了一隻雞,但我媽從不餵牠,每天早上把牠從雞舍放出來,牠就「咯咯咯」叫著、抖擻羽毛跑到後山去覓食。因為運動足夠,牠的肌肉結實、雞冠鮮紅、羽毛有光澤。後來,我媽把這隻雞關進穀倉,從此那隻雞每天只要吃飽睡、睡飽吃就好,但是牠反而變得垂頭喪氣,不再活蹦亂跳,沒多久就生病死了。
你覺得,小孩做穀倉雞,還是做放山雞好?如果小孩變成穀倉雞,那不是小孩的錯,是父母的錯。
我幼時家裡很窮,但國中以後,我爸的製帽事業逐漸上軌道,家境變得很好,偏偏我爸又沒「斷絕我的後路」,於是我從一隻放山雞,變成穀倉雞。我念台大中文,中文系的學生出路比較窄,班上同學都很有危機意識,為了前途轉系、輔修什麼的,只有我一路混到底。反正我畢業後有三勝製帽可以待啊,怕什麼?我一直到三十九歲孑然一身離開家族企業,另起爐灶創業,才開始發揮自己的潛力,積極求生存,從穀倉雞又變成野外的放山雞。雖? M已經是一隻「老雞」,但那時候我才真正充滿企圖心。
我之前也掙扎過,要不要捨棄家業自立門戶,後來想到洛夫的詩:「如果你迷戀厚實的屋頂,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
而我,不想要失去浩瀚的繁星。
我的體會是:一定要讓小孩走投無路,他們才會闖出屬於他們的生存之道。每次看到媒體上企業後代跑趴、泡夜店、玩名牌的新聞,我都很不以為然。我覺得這是未富先貴,這種光鮮亮麗的日子過慣了,以後怎麼可能任勞任怨、苦幹實幹?我不要我的小孩不知人間疾苦,而要讓小孩知道人間疾苦的方法,就是先讓他們過得很疾苦。
Q你怎麼讓他們「了解人間疾苦」?
A我有很多朋友都把小孩送去念私立的貴族學校,由司機開著黑頭大轎車接送上下課,同學的爸媽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但我的孩子國中以前,都念最普通的公立學校。我女兒國中時,坐她附近的同學,有爸爸當水電工的、媽媽在菜市場賣滷味的,也有同學下課後必須去打工貼補家用。我要我小孩接觸的社會是庶民社會,而不是上流社會,我希望他們了解,那才是大多數人真實的人生。
我對孩子很寬容,很少給他們訂規矩,但我不會讓他們過得太舒服。我兒子女兒一直到高中,每個月零用錢都只有一千塊,他們如果遭遇什麼困難,通常我也是袖手旁觀。我兒子以前曾跟同學集資了一千美元,想在網路上買電腦,賣方遠在印度。我心想,這八九不離十是個騙局,但我沒說破,眼睜睜看他把錢匯出去被騙,之後也沒幫他善後,他就自己變賣身邊的東西籌錢還給同學。我就是要讓他經歷過慘痛的教訓,他才會知道什麼叫做「陷阱」,這是一門寶貴的功課。
他們兄妹倆出國念書,我事先都沒協助他們申請 學校、安排住所;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送他們去機場,給他們一張「留學生活須知」,之後就讓他們「自生自滅」。我女兒到了紐約以後,自己查資料,跟七所學校交涉,爭取面試機會。雖然英文不太通,但憑著筆談、口談、比手畫腳,竟也讓她弄到一所學校念。解決問題本來就是一種學習,若我什麼都幫他們弄好,甚至還親自帶他們過去,那他們要學什麼?
我告訴他們,出國讀書的目的有四項:文憑、語言、國際觀,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不要求他們念什麼名校,只要是教育部承認的學校就好,功課也只要「能畢業」就好,所以,我叫他們不要整天待在圖書館,要擴大視野,多體驗文化、多結交形形色色的朋友,深入當地人的家庭…這些都比功課還要重要。
Q你的孩子遇到困難,難道都不會跟你求救嗎?
A我很少幫他們收拾殘局,他們早已「習慣」,所以很少求救,因為求救也不大有用。我兒子當兵時在官田新兵訓練營服役,除了要煮飯、整理靶場,晚上還要站衛兵,很操。他常傳簡訊跟我訴苦,說幾乎沒有時間睡覺,累得快瘋掉,「爸爸不是很有辦法嗎?怎麼不想辦法讓我調單位?」
我一直都不理他,只是勉勵他要忍耐、這是濃縮的學習,直到他退伍前三個月,我才去找他的指揮官。指揮官一看到我的名片,肅然起敬問我:「有何貴幹?」我說:「貴幹是沒有啦,只是聽說我兒子快被你操死了。我是來感謝你的,當兵就是要操才好,如果你這裡很涼,我就想盡辦法把他調走了。」
當天晚上,指揮官找來官田地區的鄉紳辦桌歡迎我。之後就把我兒子調到軍官室修電腦,不用戴鋼盔、打綁腿,還有自己的寢室,讓他最後的當兵生活過得比較爽,不過也只剩三個月了。
我之所以退伍前三個月才去「關說」,是為了讓兒子覺得,這個老爸其實有在關心他,既然「訓練效果」已經達到了,我也不好做得太「趕盡殺絕」啊,哈哈哈。
Q你覺得你的孩子跟一般養尊處優的企業二代有何不同?
A他們真的比較有憂患意識,我兒子早在高中時,就已經開始用一種「如喪考妣」的態度來摸索自己的人生。爸爸這樣「無情無義」,以後真的要靠自己欸,不緊張點怎麼行?他對電腦很有興趣,高中畢業時,就辛辛苦苦去考了一張 CCIE(Cisco Certified Internetwork Expert)證照。這張證照很難考,他年僅十九歲就考上,是考上這張證照最年輕的華人。我問他:「你考這張證照幹嘛?」他回答:「啊你都斷我後路了,我要自己想辦法啊!」
我兒子女兒現在在紐約讀書,每一次我去看他們,他們都跟我講很多未來想做的計畫。他們這麼有想法,都是因為我斷他們後路,他們得自力救濟啊。
他們對物質缺乏的容忍度也比較高。我去年寒假去紐約看他們,我女兒還是拎著她在逢甲夜市買的、一只不到台幣五百元的大包包。她敢在紐約這個時尚大都會,這麼理直氣壯、毫不自卑的拿著這個夜市包包,有這種精神,我以她為榮。
我兒子跟他女朋友在紐約登記結婚,連捧花都自己紮。因為美國新娘捧花很貴,一束要一百五十美元,自己做成本才七十幾元。登記當天,我看其他人都穿著豪華的燕尾服,只有他穿著一件四十美元的H&M西裝,裡頭搭一件圓領的素色上衣。因為沒有領帶,他拿了一支麥克筆現場在衣服上「畫」了條領帶,旁觀者看了都用力幫他鼓掌,我也覺得我這兒子真有創意!這個婚禮,保證他一生難忘。
今年寒假他們回來,我把他們叫過來,宣布我的財產處置計畫。他們其實可以跟我「張」(台語,耍賴)一下,或至少討價還價、看可不可以提高比例,畢竟法律上他們本來可以各得我一半財產,但他們都不假思索就答應了。
因為他們知道,我是愛他們才這麼做的。他們明白,爸爸不給他們財富、不讓他們進公司,都是為他們好。
畢竟,要有血有汗有淚的人生,才是精采的真人生啊!
育有一兒一女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跟一般的企業家老爸很不一樣。
其他企業家無不處心積慮安排子女在家族企業接班,但戴勝益卻完全不做此想。
王品是國內最大餐飲連鎖集團,除了王品牛排以外,旗下事業體還包括陶板屋、夏慕尼、西堤牛排、原燒、聚北海道昆布鍋等多個品牌,兩岸店數逾百家,年營業額高達五十多億。
但是,戴勝益卻堅決不讓子女進入他的餐飲王國,不要說是「接班」了,連去任何一個事業體「上班」都不行。
他不只擋了他們的「前途」,甚至還斷了他們的「財路」。明年王品股票即將掛牌上市,戴勝益瀟灑宣布要捐出個人八○%的財產做公益,只各留五%給兒女,而且還設下三十五歲才能動用的限制條款。
他並不打算讓王品變成一個家族企業;他的孩子,只是「戴勝益的兒子女兒」,絕對不會是「王品集團的少東、公主」。
王品這座江山是他自己白手起家打下來的,如果孩子們也想要一座大好江山,那麼,不好意思,請自己努力。
Q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父親?教養哲學是什麼?
A我很民主,對小孩幾乎是寬容到極點,對我來說,小孩子只要不犯法,做什麼都可以。
我的教養觀跟一般家長不大一樣。很多家長逼著小孩補習、做功課、學很多才藝,但我觀察,很多家長要孩子學東西,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小時候的遺憾;而很多被硬逼著學這學那的小孩,長大以後的表現反而比較平庸。為什麼呢?因為他忙著應付父母的期望,根本沒有空閒去發掘自己真正的興趣。
我的小孩一開始都沒學才藝,我也不讓他們補習,等到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時,他會自己來說。像我女兒是在小五那年,才跑來跟我說她想學鋼琴、長笛;我兒子則是在高中時,發覺自己對電腦很有興趣,才開始不斷深入鑽研。我對孩子的課業只有一個要求:只要能夠如期畢業就好,不管排第幾名,我都可以接受。
上課,真的是最重要的事嗎?我小學六年都拿全勤獎,這張獎狀就像是「貞節牌坊」一樣,為了得到它,你就不能隨便「改嫁」。 於是在小學六年中,我錯過了太多重要的事:三年級時,我小阿姨結婚,我沒參加;我阿公、阿嬤過世,我沒去送;我家附近做醮,那是六十年一次的大拜拜,可以想像那是多麼熱鬧的場面,但我也未能恭逢其盛……這些事後回想會讓人遺憾萬分的事,六年來大概有十幾件,而我卻為了那一紙無聊的「貞節牌坊」,全都錯過了,這值得嗎?
所以我很鼓勵小孩請假,只要家裡有需要家族成員參與的事:旅遊、聚餐……沒問題,儘量請假;就連公司開股東會,他們也可以請假旁聽;甚至只要他們感覺今天很想去爬爬山,也可以請假。他們兩個在班上功課沒拿第一名,但請假次數都是第一名,請到最後,老師還打電話問我:「戴先生,你是存心跟學校作對嗎?」其實我不是要跟學校作對,只是覺得應該要把時間花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我公司現在也是這樣辦,公司員工只要有重要事情,什麼老婆生孩子、小孩畢業典禮、母姊會,都可以優先請假,人生的關鍵時刻,絕不可缺席。
Q你有刻意幫子女規劃或引導他們未來的生涯嗎?
A我給他們的刻意規劃就是:徹底斷絕他們的後路。早在十幾年前,王品就訂下了「非親條款」,所有幹部的親人都不得進王品工作。我連他們去王品旗下事業打工都不准。拜託!哪個店長敢使喚董事長的兒女啊?那打工有什麼意義?還壞了店裡的規矩。
前不久,我又決定把八○%的個人財產捐出去做公益,僅留給他們各五%,而且要到三十五歲以後才能動用。這下徹底斷絕了他們繼承家產的退路,這樣才能逼出他們的潛力!不然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橫豎有靠山,不用努力也不用掙扎,甚至不用去「想像」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反正只要回去當王品的繼承人,坐著吃、躺著吃,甚至當植物人都可以活下去,幹嘛還奮鬥?
Q你這種「斷絕小孩後路」的做法,跟你個人的人生經驗有關係嗎?
A我先講一個故事。我小時候家裡養了一隻雞,但我媽從不餵牠,每天早上把牠從雞舍放出來,牠就「咯咯咯」叫著、抖擻羽毛跑到後山去覓食。因為運動足夠,牠的肌肉結實、雞冠鮮紅、羽毛有光澤。後來,我媽把這隻雞關進穀倉,從此那隻雞每天只要吃飽睡、睡飽吃就好,但是牠反而變得垂頭喪氣,不再活蹦亂跳,沒多久就生病死了。
你覺得,小孩做穀倉雞,還是做放山雞好?如果小孩變成穀倉雞,那不是小孩的錯,是父母的錯。
我幼時家裡很窮,但國中以後,我爸的製帽事業逐漸上軌道,家境變得很好,偏偏我爸又沒「斷絕我的後路」,於是我從一隻放山雞,變成穀倉雞。我念台大中文,中文系的學生出路比較窄,班上同學都很有危機意識,為了前途轉系、輔修什麼的,只有我一路混到底。反正我畢業後有三勝製帽可以待啊,怕什麼?我一直到三十九歲孑然一身離開家族企業,另起爐灶創業,才開始發揮自己的潛力,積極求生存,從穀倉雞又變成野外的放山雞。雖? M已經是一隻「老雞」,但那時候我才真正充滿企圖心。
我之前也掙扎過,要不要捨棄家業自立門戶,後來想到洛夫的詩:「如果你迷戀厚實的屋頂,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
而我,不想要失去浩瀚的繁星。
我的體會是:一定要讓小孩走投無路,他們才會闖出屬於他們的生存之道。每次看到媒體上企業後代跑趴、泡夜店、玩名牌的新聞,我都很不以為然。我覺得這是未富先貴,這種光鮮亮麗的日子過慣了,以後怎麼可能任勞任怨、苦幹實幹?我不要我的小孩不知人間疾苦,而要讓小孩知道人間疾苦的方法,就是先讓他們過得很疾苦。
Q你怎麼讓他們「了解人間疾苦」?
A我有很多朋友都把小孩送去念私立的貴族學校,由司機開著黑頭大轎車接送上下課,同學的爸媽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但我的孩子國中以前,都念最普通的公立學校。我女兒國中時,坐她附近的同學,有爸爸當水電工的、媽媽在菜市場賣滷味的,也有同學下課後必須去打工貼補家用。我要我小孩接觸的社會是庶民社會,而不是上流社會,我希望他們了解,那才是大多數人真實的人生。
我對孩子很寬容,很少給他們訂規矩,但我不會讓他們過得太舒服。我兒子女兒一直到高中,每個月零用錢都只有一千塊,他們如果遭遇什麼困難,通常我也是袖手旁觀。我兒子以前曾跟同學集資了一千美元,想在網路上買電腦,賣方遠在印度。我心想,這八九不離十是個騙局,但我沒說破,眼睜睜看他把錢匯出去被騙,之後也沒幫他善後,他就自己變賣身邊的東西籌錢還給同學。我就是要讓他經歷過慘痛的教訓,他才會知道什麼叫做「陷阱」,這是一門寶貴的功課。
他們兄妹倆出國念書,我事先都沒協助他們申請 學校、安排住所;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送他們去機場,給他們一張「留學生活須知」,之後就讓他們「自生自滅」。我女兒到了紐約以後,自己查資料,跟七所學校交涉,爭取面試機會。雖然英文不太通,但憑著筆談、口談、比手畫腳,竟也讓她弄到一所學校念。解決問題本來就是一種學習,若我什麼都幫他們弄好,甚至還親自帶他們過去,那他們要學什麼?
我告訴他們,出國讀書的目的有四項:文憑、語言、國際觀,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不要求他們念什麼名校,只要是教育部承認的學校就好,功課也只要「能畢業」就好,所以,我叫他們不要整天待在圖書館,要擴大視野,多體驗文化、多結交形形色色的朋友,深入當地人的家庭…這些都比功課還要重要。
Q你的孩子遇到困難,難道都不會跟你求救嗎?
A我很少幫他們收拾殘局,他們早已「習慣」,所以很少求救,因為求救也不大有用。我兒子當兵時在官田新兵訓練營服役,除了要煮飯、整理靶場,晚上還要站衛兵,很操。他常傳簡訊跟我訴苦,說幾乎沒有時間睡覺,累得快瘋掉,「爸爸不是很有辦法嗎?怎麼不想辦法讓我調單位?」
我一直都不理他,只是勉勵他要忍耐、這是濃縮的學習,直到他退伍前三個月,我才去找他的指揮官。指揮官一看到我的名片,肅然起敬問我:「有何貴幹?」我說:「貴幹是沒有啦,只是聽說我兒子快被你操死了。我是來感謝你的,當兵就是要操才好,如果你這裡很涼,我就想盡辦法把他調走了。」
當天晚上,指揮官找來官田地區的鄉紳辦桌歡迎我。之後就把我兒子調到軍官室修電腦,不用戴鋼盔、打綁腿,還有自己的寢室,讓他最後的當兵生活過得比較爽,不過也只剩三個月了。
我之所以退伍前三個月才去「關說」,是為了讓兒子覺得,這個老爸其實有在關心他,既然「訓練效果」已經達到了,我也不好做得太「趕盡殺絕」啊,哈哈哈。
Q你覺得你的孩子跟一般養尊處優的企業二代有何不同?
A他們真的比較有憂患意識,我兒子早在高中時,就已經開始用一種「如喪考妣」的態度來摸索自己的人生。爸爸這樣「無情無義」,以後真的要靠自己欸,不緊張點怎麼行?他對電腦很有興趣,高中畢業時,就辛辛苦苦去考了一張 CCIE(Cisco Certified Internetwork Expert)證照。這張證照很難考,他年僅十九歲就考上,是考上這張證照最年輕的華人。我問他:「你考這張證照幹嘛?」他回答:「啊你都斷我後路了,我要自己想辦法啊!」
我兒子女兒現在在紐約讀書,每一次我去看他們,他們都跟我講很多未來想做的計畫。他們這麼有想法,都是因為我斷他們後路,他們得自力救濟啊。
他們對物質缺乏的容忍度也比較高。我去年寒假去紐約看他們,我女兒還是拎著她在逢甲夜市買的、一只不到台幣五百元的大包包。她敢在紐約這個時尚大都會,這麼理直氣壯、毫不自卑的拿著這個夜市包包,有這種精神,我以她為榮。
我兒子跟他女朋友在紐約登記結婚,連捧花都自己紮。因為美國新娘捧花很貴,一束要一百五十美元,自己做成本才七十幾元。登記當天,我看其他人都穿著豪華的燕尾服,只有他穿著一件四十美元的H&M西裝,裡頭搭一件圓領的素色上衣。因為沒有領帶,他拿了一支麥克筆現場在衣服上「畫」了條領帶,旁觀者看了都用力幫他鼓掌,我也覺得我這兒子真有創意!這個婚禮,保證他一生難忘。
今年寒假他們回來,我把他們叫過來,宣布我的財產處置計畫。他們其實可以跟我「張」(台語,耍賴)一下,或至少討價還價、看可不可以提高比例,畢竟法律上他們本來可以各得我一半財產,但他們都不假思索就答應了。
因為他們知道,我是愛他們才這麼做的。他們明白,爸爸不給他們財富、不讓他們進公司,都是為他們好。
畢竟,要有血有汗有淚的人生,才是精采的真人生啊!
2012 當科學遇上預言/網路影片
2012 當科學遇上預言/網路影片
這一段影片,值得一看。
http://media.peopo.org/fullscreen_v2.html?v=f198511b
影片中說:大家用集體的意識,用好的心念,用愛心同舟共濟,就可以改變很多事。 讓我們一起發好願、一起寫好文、一起說好話、一起做好事,為我們共同的母親地球媽媽盡一份心力!
這一段影片,值得一看。
http://media.peopo.org/fullscreen_v2.html?v=f198511b
影片中說:大家用集體的意識,用好的心念,用愛心同舟共濟,就可以改變很多事。 讓我們一起發好願、一起寫好文、一起說好話、一起做好事,為我們共同的母親地球媽媽盡一份心力!
一個印度智者的故事: 把自己當成誰? /摘自網路文章
一個印度智者的故事: 把自己當成誰? /摘自網路文章
一位十六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 他問:"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夠給別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著望著他說:"孩子,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願望,已經是很難得了。很多比你年長很多的人,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給他們多少解釋,都不可能讓他們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讓他們那樣好了。"
少年滿懷虔誠地聽著,臉上沒有流露出絲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著說:"我送給你四句話。"
第一句話:"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
少年回答說:"是不是說,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中正一些?"
智者微微點頭!
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
少年沈思了一會兒,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並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
智者兩眼發光。
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
少年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
第四句話:"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留著你以後慢慢品味吧 。”
少年說:"這句話的含義,我是一時體會不出。但這四句話之間就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我用什麼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
智者說:"很簡單,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歷。"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後叩首告別。
後來少年變成了壯年人,又變成了老人。
再後來,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後,人們都還時時提到他的名字。
人們都說他是一位智者!因為他是一個快樂的人,而且也給每一個見到過他的人帶來了快樂。
這四句話,我們能體會多少?又能做到多少呢? [心得]:
1、「把自己當成別人」是「無我」。
2、「把別人當成自己」是「慈悲」。
3、「把別人當成別人」是「智慧」。
4、「把自己當成自己」可能是前三者圓滿之後,才能體會與實現吧!所以須要用這輩子去經歷。
一位十六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 他問:"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夠給別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著望著他說:"孩子,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願望,已經是很難得了。很多比你年長很多的人,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給他們多少解釋,都不可能讓他們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讓他們那樣好了。"
少年滿懷虔誠地聽著,臉上沒有流露出絲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著說:"我送給你四句話。"
第一句話:"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
少年回答說:"是不是說,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中正一些?"
智者微微點頭!
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
少年沈思了一會兒,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並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
智者兩眼發光。
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
少年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
第四句話:"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留著你以後慢慢品味吧 。”
少年說:"這句話的含義,我是一時體會不出。但這四句話之間就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我用什麼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
智者說:"很簡單,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歷。"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後叩首告別。
後來少年變成了壯年人,又變成了老人。
再後來,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後,人們都還時時提到他的名字。
人們都說他是一位智者!因為他是一個快樂的人,而且也給每一個見到過他的人帶來了快樂。
這四句話,我們能體會多少?又能做到多少呢? [心得]:
1、「把自己當成別人」是「無我」。
2、「把別人當成自己」是「慈悲」。
3、「把別人當成別人」是「智慧」。
4、「把自己當成自己」可能是前三者圓滿之後,才能體會與實現吧!所以須要用這輩子去經歷。
當生命與死亡面對面/摘自網路文章
當生命與死亡面對面/摘自網路文章
(為環保為健康吃素是一向正確的選擇,為尊重生命吃素是培養慈悲心的選擇)
◎撰文‧蔡晉宏
過去的我,葷食無度——
利刃切下牛、豬、雞排,
無非是讓眾生「上刀山」;
炸雞、炸魚,無非是「下油鍋」;
雞頭、鳳爪,無非「斬首截足」;
香腸、烤肉,無非「山壓成泥」、「火烤成炭」;
食啖魚眼無非「鐵鷹啖目」;
大腸、鴨舌,無非「拔舌抽腸」……
《地藏經》描述的地獄景象,在餐桌上真實呈現。
二十多年前,十八歲的我剛踏入社會開始第一份工作,時薪還不夠買一個便當,常以泡麵果腹。但對一個沒有社會經驗的年輕人而言,工作很有挑戰性,老闆也很賞識,夢想正待起飛,這樣的薪資絕對合理。 當時我心中期待,日後事業成功,能坐擁豪宅名車、享用美食,盡情享受人生。 日食萬錢 無下箸處 工作幾年後,我從一個初出茅廬的青澀小伙子,變成科技新貴,經濟能力大增。雖然還未擁有豪宅,但已有足夠能力享用美食。 每當出差外地,客戶總是十分禮遇,邀我品嘗各地佳餚,從高級牛、羊、豬排,到油炸的雞肉、龍蝦。我住在南加州,餐館的韓國及泰式烤肉、生猛活海鮮,也都是我所鍾愛。 與嬌小的女友上餐館,我能獨享五磅海蝦。朋友三人大啖韓國烤肉,吃到爐子因油脂滿溢而起火。我在海鮮餐館總是點沒列在菜單上的「特別菜」,一桌宴席超過一千美元是常事。「日食萬錢,猶無下箸處」,正是當時的寫照。 每隔幾天,我必定到日本餐廳享用生魚片,週末則去中國超市採購活海鮮回家烹煮,我燉的牛尾湯更是眾口皆碑。 有人說,我似乎把一般人二十年的肉食量,在五、六年間吃完。的確,在外用餐,我絕不點蔬菜,我從來不能了解蔬菜的吸引力何在,或許它可以平衡飲食營養,但就像維他命一樣,應該沒有人會覺得它是美食吧! 這樣飲食無度,對身體的負面影響自然不小;不到六年,我的健康就亮起一閃一閃的大紅燈了。 顛峰人生 如夢泡影 一九九七年,我二十九歲,因右前臂連續兩年疼痛而至骨外科求診。 醫師幫我照了X光片,清楚看見右手前臂原本連接手肘關節的一根骨頭,手腕部分仍屬正常,但接近手肘處,原本該有的白色影像逐漸消失在黑色背景中。 經過一連串檢查,醫師確定我罹患罕見的「尤因氏癌」(Ewing Sarcoma),研判只剩六個月生命——這項「判決」有如晴天霹靂,我的人生完全崩潰。 罹癌前,我是一般人眼中的青年才俊。國中時,父母為了讓我擁有較好的教育環境,送我隻身來美讀書;一個人在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的環境中努力求生存,身上背負家人深切的期望,我內心擁有一股無法抵擋、想要「成功」的欲望。 高中畢業,我開始全職工作,二十四歲創立自己的網路資訊科技公司。我每週工作七、八十個小時,同時在大學修學分;讀大學對我而言並不重要,追求金錢和物質享受才是理所當然、甚至是高尚的人生方向,我花了七年才完成大學學業。 那段時間,是我人生的顛峰期:拿到美國公民、事業有成,也買好機票準備和未婚妻回臺灣訂婚。十六年不曾回家,好不容易可以衣錦還鄉,就在返臺前兩星期被診斷出罹患骨癌;在醫院的等候室裏,我看著手中的檢查報告而流淚。 到底是誰如此殘酷,讓我這一生的成就瞬間化為虛幻泡影?我的生命真的走到了終點、只能理所當然等待死亡?誰能來幫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我投降了。 死亡現前 身心折磨 「尤因氏癌」是一種罕見的骨基因突變疾病,治療過程只能以「痛不欲生」來形容。 我每三週得做一次化療,由於化療藥物會造成血管硬化、狹窄及沈澱,不能從手臂的小血管輸入,唯一能承受的就是心臟附近的大靜脈。於是正式治療前,醫師在我胸口開刀,導入人工血管。 注射化療藥物前,我看見護士長將雙手伸進橡膠手套洞口,在一個有抽風機的密閉玻璃箱內混合化學藥物及食鹽水,小心翼翼避免熏到眼、口、鼻;因為這種化學藥物的毒性十分強,一旦沾到身體,會造成衣服穿孔、皮膚潰爛。 化療針刺入胸口,每次得注射一百六十個小時,七天不能拔出;那七天我幾乎都是在昏迷不醒中度過。 經過多次強烈化療,我身心憔悴,且病情加速惡化,癌細胞從五公分長到七公分,醫師宣告化療失敗;並給我兩個選擇:一是另請高明,二是死馬當活馬醫。 這位醫師是全美三位權威之一,曾治療上千位骨癌病患,我選擇讓他繼續治療;有時一天得打五種化療藥物。我的體重從八十五公斤掉到七十公斤,虛弱到一天無法下床超過三十分鐘,身心折磨可想而知。 過去的我,從未思考過人生的意義,更別談如何面對生命的終點;直到面對死亡這一刻,內心的恐懼、孤單及無奈,一輩子刻骨銘心。 「胸口如有千斤鼎,茍且殘喘一絲留。日住中天如深夜,和風徐繞心火焚。大劫將至黑白現,空有難捨且奈何。牢鎖加身無明牽,歸去來兮歸去來。」這就是我當時心境的寫照。 菩薩棒喝 懺悔前罪 罹病前,我並無宗教信仰,只覺得人定能勝天;直到被醫院宣布放棄,這才了解人力的渺小。無助之中,我思考人生的意義,也反省自己一生的造作,開始接觸佛法。 佛菩薩以兩種方式度人,一是順度,另一是逆度。生病之前,佛菩薩對我順度,卻度不醒我,反而貪瞋癡熾盛,白白浪費人生;既然度不醒,所以佛菩薩在我業相現前時,引導我重新檢視生命。 我感激佛菩薩當頭棒喝的逆度,讓我如夢初醒。為了解如何面對無常,我求法如渴日日讀誦《地藏王菩薩本願經》,只覺怵目驚心、汗流浹背。 經文形容諸大小鬼,「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或上刀山,或下油鍋,或斬首,或截足,或山壓成泥,或火烤成炭;「復有鐵鷹啗罪人目,復有鐵蛇絞罪人頸」;「拔舌耕犁,抽腸剉斬,洋銅灌口,熱鐵纏身,萬死千生」……
初讀如此慘不忍睹的景象,我曾想:「諸大小鬼究竟是何方神聖?加害眾生卻能如此自在?此類惡鬼毫無憐憫之心,逆天損道,當得天譴。」 但讀誦時日漸久,我開始醒悟而懺悔悲涕——原來此類惡鬼就是我本人啊!我殺害眾生為取其味,到了自己面對無常,才了解多年來,天天都驅使無辜眾生面臨死亡的恐懼! 想我過去常吃利刃下的牛、豬、雞排,無非是讓眾生「上刀山」;炸雞、炸魚,無非是「下油鍋」;雞頭、鳳爪,無非「斬首截足」;香腸、烤肉,無非「山壓成泥」、「火烤成炭」;食啖魚眼無非「鐵鷹啖目」;大腸、鴨舌,無非「拔舌抽腸」;《地藏經》裏所描述的地獄在真實世界栩栩成形,而我即是獄卒、惡鬼、夜叉! 病中的我,日日祈求奇蹟出現,解救自己的生命;那些動物在生命受威脅時,何嘗不是如此哀求?臨到鬼門關前,了解眾生對於生命的執著亦如我般,無二無別,我深自反省,不願再危害眾生性命! 虔誠發願 降伏口欲 生病前,我是個自以為是、嚴厲易怒、無法原諒他人的人。我不了解為什麼要幫助別人,連助人的欲望都沒有,我的焦點總是放在怎樣賺取更多金錢。直到人生走到了盡頭,發現自己將一無所有的離開世界,這分驚嚇,終於激發出我內心僅存的一點點慈悲心。 我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若不改變,如何冀望奇蹟發生?因此我虔誠地向可敬的菩薩發了兩個願;第一願,我將吃素並且不再殺生;第二願,我願生生世世追隨觀世音菩薩的腳步,力行菩薩道。 素食,對一些人來說也許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對我而言非常困難,簡直是不可能。 我無法馬上戒掉之前的飲食習慣,因此利用兩年的時間逐步調整:在最後三個月的第一個月開始吃早齋;第二個月吃早、午齋;之後三餐盡量吃素,直到三個月期滿,完全不再葷食。 今年是我素食的第十一年——經過無數治療,癌症專家非常驚訝地告訴我,所有檢驗都顯示,我身上的癌細胞已經不存在,我痊癒了! 一般人多把我活下來的奇蹟,歸功於素食對健康的正面效果;但身為佛弟子,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我對及時悔過、懺除業障的功德深信不疑。 不需要任何宗教理論也能了解,世間沒有哪一個有情眾生,心甘情願喪失生命來成為他人的肉食;更何況科學界已有太多文獻討論,證實素食對健康的幫助。 我們真的需要奪取有靈性的生命才能滿足嗎?冷靜分析,不能素食的種種理由,最終只剩「口欲」。 護生持素 有心不難 我不會一廂情願地勸說素食多麼好吃,對我而言,寫這篇文章唯一的目的,是希望能使人加強理智與定力,降伏口欲。 如果您的理智能完全降伏口欲,我要在此恭敬地向您頂禮,讚歎您善根深厚,行人所不能行,建議您直接到全素的境界,續修大慈大悲。 如果您的理智降伏口欲八分勝利,我也要在此恭敬頂禮讚歎,續修慈悲喜捨。 如果您的理智有五分勝利,我也要在此讚歎您久植善根
如果您的理智有三分勝利,建議您多加油
如果您的理智無法降伏口欲,只要誠心一試,假以時日必達清淨。 發心持素如此艱辛,然而有覺悟心就不難。
虔誠希望藉由我的故事,讓您對自己的飲食習性有一番省思。
(為環保為健康吃素是一向正確的選擇,為尊重生命吃素是培養慈悲心的選擇)
◎撰文‧蔡晉宏
過去的我,葷食無度——
利刃切下牛、豬、雞排,
無非是讓眾生「上刀山」;
炸雞、炸魚,無非是「下油鍋」;
雞頭、鳳爪,無非「斬首截足」;
香腸、烤肉,無非「山壓成泥」、「火烤成炭」;
食啖魚眼無非「鐵鷹啖目」;
大腸、鴨舌,無非「拔舌抽腸」……
《地藏經》描述的地獄景象,在餐桌上真實呈現。
二十多年前,十八歲的我剛踏入社會開始第一份工作,時薪還不夠買一個便當,常以泡麵果腹。但對一個沒有社會經驗的年輕人而言,工作很有挑戰性,老闆也很賞識,夢想正待起飛,這樣的薪資絕對合理。 當時我心中期待,日後事業成功,能坐擁豪宅名車、享用美食,盡情享受人生。 日食萬錢 無下箸處 工作幾年後,我從一個初出茅廬的青澀小伙子,變成科技新貴,經濟能力大增。雖然還未擁有豪宅,但已有足夠能力享用美食。 每當出差外地,客戶總是十分禮遇,邀我品嘗各地佳餚,從高級牛、羊、豬排,到油炸的雞肉、龍蝦。我住在南加州,餐館的韓國及泰式烤肉、生猛活海鮮,也都是我所鍾愛。 與嬌小的女友上餐館,我能獨享五磅海蝦。朋友三人大啖韓國烤肉,吃到爐子因油脂滿溢而起火。我在海鮮餐館總是點沒列在菜單上的「特別菜」,一桌宴席超過一千美元是常事。「日食萬錢,猶無下箸處」,正是當時的寫照。 每隔幾天,我必定到日本餐廳享用生魚片,週末則去中國超市採購活海鮮回家烹煮,我燉的牛尾湯更是眾口皆碑。 有人說,我似乎把一般人二十年的肉食量,在五、六年間吃完。的確,在外用餐,我絕不點蔬菜,我從來不能了解蔬菜的吸引力何在,或許它可以平衡飲食營養,但就像維他命一樣,應該沒有人會覺得它是美食吧! 這樣飲食無度,對身體的負面影響自然不小;不到六年,我的健康就亮起一閃一閃的大紅燈了。 顛峰人生 如夢泡影 一九九七年,我二十九歲,因右前臂連續兩年疼痛而至骨外科求診。 醫師幫我照了X光片,清楚看見右手前臂原本連接手肘關節的一根骨頭,手腕部分仍屬正常,但接近手肘處,原本該有的白色影像逐漸消失在黑色背景中。 經過一連串檢查,醫師確定我罹患罕見的「尤因氏癌」(Ewing Sarcoma),研判只剩六個月生命——這項「判決」有如晴天霹靂,我的人生完全崩潰。 罹癌前,我是一般人眼中的青年才俊。國中時,父母為了讓我擁有較好的教育環境,送我隻身來美讀書;一個人在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的環境中努力求生存,身上背負家人深切的期望,我內心擁有一股無法抵擋、想要「成功」的欲望。 高中畢業,我開始全職工作,二十四歲創立自己的網路資訊科技公司。我每週工作七、八十個小時,同時在大學修學分;讀大學對我而言並不重要,追求金錢和物質享受才是理所當然、甚至是高尚的人生方向,我花了七年才完成大學學業。 那段時間,是我人生的顛峰期:拿到美國公民、事業有成,也買好機票準備和未婚妻回臺灣訂婚。十六年不曾回家,好不容易可以衣錦還鄉,就在返臺前兩星期被診斷出罹患骨癌;在醫院的等候室裏,我看著手中的檢查報告而流淚。 到底是誰如此殘酷,讓我這一生的成就瞬間化為虛幻泡影?我的生命真的走到了終點、只能理所當然等待死亡?誰能來幫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我投降了。 死亡現前 身心折磨 「尤因氏癌」是一種罕見的骨基因突變疾病,治療過程只能以「痛不欲生」來形容。 我每三週得做一次化療,由於化療藥物會造成血管硬化、狹窄及沈澱,不能從手臂的小血管輸入,唯一能承受的就是心臟附近的大靜脈。於是正式治療前,醫師在我胸口開刀,導入人工血管。 注射化療藥物前,我看見護士長將雙手伸進橡膠手套洞口,在一個有抽風機的密閉玻璃箱內混合化學藥物及食鹽水,小心翼翼避免熏到眼、口、鼻;因為這種化學藥物的毒性十分強,一旦沾到身體,會造成衣服穿孔、皮膚潰爛。 化療針刺入胸口,每次得注射一百六十個小時,七天不能拔出;那七天我幾乎都是在昏迷不醒中度過。 經過多次強烈化療,我身心憔悴,且病情加速惡化,癌細胞從五公分長到七公分,醫師宣告化療失敗;並給我兩個選擇:一是另請高明,二是死馬當活馬醫。 這位醫師是全美三位權威之一,曾治療上千位骨癌病患,我選擇讓他繼續治療;有時一天得打五種化療藥物。我的體重從八十五公斤掉到七十公斤,虛弱到一天無法下床超過三十分鐘,身心折磨可想而知。 過去的我,從未思考過人生的意義,更別談如何面對生命的終點;直到面對死亡這一刻,內心的恐懼、孤單及無奈,一輩子刻骨銘心。 「胸口如有千斤鼎,茍且殘喘一絲留。日住中天如深夜,和風徐繞心火焚。大劫將至黑白現,空有難捨且奈何。牢鎖加身無明牽,歸去來兮歸去來。」這就是我當時心境的寫照。 菩薩棒喝 懺悔前罪 罹病前,我並無宗教信仰,只覺得人定能勝天;直到被醫院宣布放棄,這才了解人力的渺小。無助之中,我思考人生的意義,也反省自己一生的造作,開始接觸佛法。 佛菩薩以兩種方式度人,一是順度,另一是逆度。生病之前,佛菩薩對我順度,卻度不醒我,反而貪瞋癡熾盛,白白浪費人生;既然度不醒,所以佛菩薩在我業相現前時,引導我重新檢視生命。 我感激佛菩薩當頭棒喝的逆度,讓我如夢初醒。為了解如何面對無常,我求法如渴日日讀誦《地藏王菩薩本願經》,只覺怵目驚心、汗流浹背。 經文形容諸大小鬼,「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或上刀山,或下油鍋,或斬首,或截足,或山壓成泥,或火烤成炭;「復有鐵鷹啗罪人目,復有鐵蛇絞罪人頸」;「拔舌耕犁,抽腸剉斬,洋銅灌口,熱鐵纏身,萬死千生」……
初讀如此慘不忍睹的景象,我曾想:「諸大小鬼究竟是何方神聖?加害眾生卻能如此自在?此類惡鬼毫無憐憫之心,逆天損道,當得天譴。」 但讀誦時日漸久,我開始醒悟而懺悔悲涕——原來此類惡鬼就是我本人啊!我殺害眾生為取其味,到了自己面對無常,才了解多年來,天天都驅使無辜眾生面臨死亡的恐懼! 想我過去常吃利刃下的牛、豬、雞排,無非是讓眾生「上刀山」;炸雞、炸魚,無非是「下油鍋」;雞頭、鳳爪,無非「斬首截足」;香腸、烤肉,無非「山壓成泥」、「火烤成炭」;食啖魚眼無非「鐵鷹啖目」;大腸、鴨舌,無非「拔舌抽腸」;《地藏經》裏所描述的地獄在真實世界栩栩成形,而我即是獄卒、惡鬼、夜叉! 病中的我,日日祈求奇蹟出現,解救自己的生命;那些動物在生命受威脅時,何嘗不是如此哀求?臨到鬼門關前,了解眾生對於生命的執著亦如我般,無二無別,我深自反省,不願再危害眾生性命! 虔誠發願 降伏口欲 生病前,我是個自以為是、嚴厲易怒、無法原諒他人的人。我不了解為什麼要幫助別人,連助人的欲望都沒有,我的焦點總是放在怎樣賺取更多金錢。直到人生走到了盡頭,發現自己將一無所有的離開世界,這分驚嚇,終於激發出我內心僅存的一點點慈悲心。 我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若不改變,如何冀望奇蹟發生?因此我虔誠地向可敬的菩薩發了兩個願;第一願,我將吃素並且不再殺生;第二願,我願生生世世追隨觀世音菩薩的腳步,力行菩薩道。 素食,對一些人來說也許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對我而言非常困難,簡直是不可能。 我無法馬上戒掉之前的飲食習慣,因此利用兩年的時間逐步調整:在最後三個月的第一個月開始吃早齋;第二個月吃早、午齋;之後三餐盡量吃素,直到三個月期滿,完全不再葷食。 今年是我素食的第十一年——經過無數治療,癌症專家非常驚訝地告訴我,所有檢驗都顯示,我身上的癌細胞已經不存在,我痊癒了! 一般人多把我活下來的奇蹟,歸功於素食對健康的正面效果;但身為佛弟子,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我對及時悔過、懺除業障的功德深信不疑。 不需要任何宗教理論也能了解,世間沒有哪一個有情眾生,心甘情願喪失生命來成為他人的肉食;更何況科學界已有太多文獻討論,證實素食對健康的幫助。 我們真的需要奪取有靈性的生命才能滿足嗎?冷靜分析,不能素食的種種理由,最終只剩「口欲」。 護生持素 有心不難 我不會一廂情願地勸說素食多麼好吃,對我而言,寫這篇文章唯一的目的,是希望能使人加強理智與定力,降伏口欲。 如果您的理智能完全降伏口欲,我要在此恭敬地向您頂禮,讚歎您善根深厚,行人所不能行,建議您直接到全素的境界,續修大慈大悲。 如果您的理智降伏口欲八分勝利,我也要在此恭敬頂禮讚歎,續修慈悲喜捨。 如果您的理智有五分勝利,我也要在此讚歎您久植善根
如果您的理智有三分勝利,建議您多加油
如果您的理智無法降伏口欲,只要誠心一試,假以時日必達清淨。 發心持素如此艱辛,然而有覺悟心就不難。
虔誠希望藉由我的故事,讓您對自己的飲食習性有一番省思。
打造公益平台 嚴長壽花東築希望/大愛台
打造公益平台 嚴長壽花東築希望/大愛台
《一念動大千》打造公益平台 嚴長壽花東築希望 20100730-1
《一念動大千》打造公益平台 嚴長壽花東築希望 20100730-2
《一念動大千》打造公益平台 嚴長壽花東築希望 20100730-3
亞都飯店總裁嚴長壽,努力讓世界看見台灣,他的奮鬥史更是為人所津津樂道,從外商公司傳達小弟做到企業的總經理,現在,他從原先經營的旅館集團退居幕後,在花東地區搭起公益平台,引進各方資源,要啟發原民子弟的藝術才華。《一念動大千》節目,跟著主播葉樹姍,親眼見證:因為嚴長壽的一念心,花東正在改變中!
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 嚴長壽:「整個花東地區的未來,不是只是靠錢可以解決的,其實更重要的是,怎麼樣把愛心、把熱忱、把各方面的人文資源帶到這個社會來。」
位在花東交界附近的小漁村,阿美族白守蓮部落傳來陣陣清亮熱情的鼓聲,這裡原來青壯流失,多半隔代教養。
嚴長壽:「這些小朋友晚上沒地方去,有的是中輟生。」
而現在透過嚴長壽這個平台的邀約,朱宗慶打擊樂團進來了。樂團副團長何鴻棋,人稱阿棋老師,半年來每兩個星期來白守蓮一趟。
何鴻棋:「我覺得我也是因為才藝影響我一生,我跟他們講說,你們可以做到。」
原住民獨樹一格的圖騰,已然飛揚在花東國際光點鐵花村,這裡將是聚集創作歌手能量,讓世界聽見台東的舞台。
嚴長壽:「平常日子就讓年輕人表演,周末就大咖的胡德夫、巴奈,表演場地從小小到這樣,大到放到外面去戶外整個。」
藝術能量要代代相傳,綿延永續。走進這所廢棄小學,嚴長壽滿心不捨。
嚴長壽:「目前台灣有150所這樣的學校廢棄,完全廢棄,很多藝術的教育是必須有固定的設施跟環境,我可能爭取把這個學校做一個試驗,希望在五到七年把它做出樣式出來,所謂希望學堂模式,希望就從這裡開始。」
透過嚴長壽的公益平台概念,一位位國際級的藝術家都用具體行動支持。
國際藝術家 蔡國強:「我感到非常好,一步步落實到實處,到一個個精采的當地人群身上。」
資深製作人 王偉忠:「人家說總裁獅子心,獅子心是非常暖的,一個人就把整個台東的熱情燒起來。」
為重整打造花東活力,嚴長壽風塵僕僕,完全把去年因為腎癌開刀拋諸腦後,面對腰痠背痛的不斷提醒,他的方法是走到哪裡,靠墊就背到哪裡。
嚴長壽:「最大的回報,來自當自己可以付出,把自己的能量發揮。」
七月三十日晚間十點《一念動大千》,一起體會嚴長壽的深耕、無私,帶您看見他帶來的改變與勾勒的願景。
《一念動大千》打造公益平台 嚴長壽花東築希望 20100730-1
《一念動大千》打造公益平台 嚴長壽花東築希望 20100730-2
《一念動大千》打造公益平台 嚴長壽花東築希望 20100730-3
亞都飯店總裁嚴長壽,努力讓世界看見台灣,他的奮鬥史更是為人所津津樂道,從外商公司傳達小弟做到企業的總經理,現在,他從原先經營的旅館集團退居幕後,在花東地區搭起公益平台,引進各方資源,要啟發原民子弟的藝術才華。《一念動大千》節目,跟著主播葉樹姍,親眼見證:因為嚴長壽的一念心,花東正在改變中!
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 嚴長壽:「整個花東地區的未來,不是只是靠錢可以解決的,其實更重要的是,怎麼樣把愛心、把熱忱、把各方面的人文資源帶到這個社會來。」
位在花東交界附近的小漁村,阿美族白守蓮部落傳來陣陣清亮熱情的鼓聲,這裡原來青壯流失,多半隔代教養。
嚴長壽:「這些小朋友晚上沒地方去,有的是中輟生。」
而現在透過嚴長壽這個平台的邀約,朱宗慶打擊樂團進來了。樂團副團長何鴻棋,人稱阿棋老師,半年來每兩個星期來白守蓮一趟。
何鴻棋:「我覺得我也是因為才藝影響我一生,我跟他們講說,你們可以做到。」
原住民獨樹一格的圖騰,已然飛揚在花東國際光點鐵花村,這裡將是聚集創作歌手能量,讓世界聽見台東的舞台。
嚴長壽:「平常日子就讓年輕人表演,周末就大咖的胡德夫、巴奈,表演場地從小小到這樣,大到放到外面去戶外整個。」
藝術能量要代代相傳,綿延永續。走進這所廢棄小學,嚴長壽滿心不捨。
嚴長壽:「目前台灣有150所這樣的學校廢棄,完全廢棄,很多藝術的教育是必須有固定的設施跟環境,我可能爭取把這個學校做一個試驗,希望在五到七年把它做出樣式出來,所謂希望學堂模式,希望就從這裡開始。」
透過嚴長壽的公益平台概念,一位位國際級的藝術家都用具體行動支持。
國際藝術家 蔡國強:「我感到非常好,一步步落實到實處,到一個個精采的當地人群身上。」
資深製作人 王偉忠:「人家說總裁獅子心,獅子心是非常暖的,一個人就把整個台東的熱情燒起來。」
為重整打造花東活力,嚴長壽風塵僕僕,完全把去年因為腎癌開刀拋諸腦後,面對腰痠背痛的不斷提醒,他的方法是走到哪裡,靠墊就背到哪裡。
嚴長壽:「最大的回報,來自當自己可以付出,把自己的能量發揮。」
七月三十日晚間十點《一念動大千》,一起體會嚴長壽的深耕、無私,帶您看見他帶來的改變與勾勒的願景。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