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聽過上人說你這樣做、那樣做。上人只會說:『 我們這樣做好嗎?』上人能夠成就這麼大的志業,絕不是用勸說、 讓你感動而已,最大的力量就是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 事業經營有成的智邦科技董事長黃安捷認為, 這是證嚴上人教他最重要的一件事。
我們來做IP網路
有一年的春節, 靜思書軒營運長蔡青兒邀請黃安捷回花蓮靜思精舍過年。「 正好在花蓮,顧不得服裝不整(沒穿西裝)就到精舍去了。」 除了不安,黃安捷不知為何,見到上人就一直掉淚。 他請蔡青兒問上人:「為什麼見到上人就會哭?」 上人舉了一個例子:「小孩子如果迷路了, 忽然間看到父母或親人來時一定會哭。」黃安捷深深吸了一口氣:「 應該是前世和上人結了師徒之緣。」
上人問他是做什麼的?得知是做網際網路的,上人就說:「那麼, 我們來做IP網路。」黃安捷嚇一跳,心想,IP是很專業的名詞, 七十多歲的上人要跟我談這個?「您怎麼知道什麼叫做網路?」 上人很幽默喔:「常聽學生們說網路會塞車。」 上人希望能透過網路科技,帶動慈濟人節能減碳。「 每年過年海內外慈濟人都要回來跟我拜年, 如果可以用視訊連線方式來拜年,可以減少碳足跡。」 黃安捷了解上人的宏觀後,戮力研發。2007年底測試完成, 視訊工程終於成功了。
「很擔心,萬一當機怎麼辦?」視訊連線的第一年, 黃安捷很不想回精舍過年,他在家裡隨手拿起一捲錄音帶來聽, 正巧是《美滿人生》,正好播到上人說的:「每次叫你們做事, 你們都說沒空。問你們為什麼沒空,就說要去打球啦!要去應酬 啦!」
「好吧!回去吧!」但他還是心存僥倖, 年初二早上怎麼還會有機位!「到了櫃檯居然還有一個位子, 太神奇了!躲都躲不掉。」
幸好視訊都很順暢,黃安捷鬆了一口氣走出室外, 忽然有個人拍他的肩膀:「黃居士,菩薩遊戲人間。」 黃安捷覺得奇怪:「怎麼精舍的每一位師父德行都那麼高強啊! 都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
全球最佳的CEO
一天,到新竹聯絡處,看到一位七十多歲的志工在練習開機、關機, 「看看今天使用的情況如何?」黃安捷才了解到,要從理論→技術、 技術→產品、產品→系統、系統→運用,這五個步驟都沒經過的話, 技術是不會成功的。但在慈濟透過互相幫助、互相學習, 可以省掉很多的流程。
黃安捷表示,認識慈濟前雖已接觸佛法,卻有不少疑惑。 他的父親是個老修行,坐禪可以坐得清清楚楚, 但還是沒辦法達到無念。父親請示上人:「怎麼修行才能修得無念? 」上人回答:「不要追求無念,很困難,要追求的是修善念。」
父親告訴他說:「這位修行人真的有修行,很不一樣,非常的實際。 」因為父親問過很多人,都說了一大堆道理, 而上人給了另外一個方向去思考。所以,黃安捷喜歡到書軒沉澱, 也將靜思書籍放在公司,方便自己與員工閱讀, 並將靜思語運用在企業管理上。
古人說驕必敗,成功來得太快,根本不知道怎麼成功的; 失敗了也不知道怎麼失敗的,就是在公司最辛苦的時候接觸慈濟、 遇到上人。他說:「證嚴上人是全球最佳CEO。 管理全球這麼大的志業,井然有序;慈濟的組織學值得研究。 哪個公司可以在沒有規範情況下,員工自動補位?慈濟可以。」
慈濟的法很難修
傳統的教育體制、社會制度,都是教導每個人重視自己, 慈濟卻先利他,大不相同的邏輯思考,黃安捷掙扎了許久。==> This is echoed to 導師所說的「利他為上」
不過,參加志工培訓時,一位八十二歲的老菩薩分享, 七十九歲參加慈濟,不認識字,每天清晨四點半起來做早課。 早課結束去做環保。到了環保站,志工教他認識字, 為什麼要認識字?因為他要讀靜思語。無數志工無怨無悔地付出, 都讓他從心底崇敬。認識慈濟,他找到生命的方向,並受證為慈誠, 法號「濟安」。
有一次跟同事吵架,很生氣,心情很不好,就回去精舍對上人說, 上人淡淡一句:「理多情薄啦!道理太多了情就薄了。」「哦! 好像被打了一個棒子一樣,對我來講好重要的一句話喔!」 以前黃安捷總以為自己很能幹,認為事情一定要講清楚, 真理越辯越白。「在慈濟裡面,言語可以講的是一個世界, 言語不能講的又是一個世界,在慈濟就學到了言語不能講的世界。 你不用講嘛!你去做就好了。」==> This is echoed to 佛曰「 不可說 不可說」
「在慈濟難免有起伏,甚至有退轉的時候, 老實說慈濟的法實在不容易修。」黃安捷舉個例子, 還沒進慈濟之前洗熱水澡、泡熱水澡是最舒服、最放鬆的時候,「 現在不行了,要趕快洗,要節水呀!慈濟的法真的很難修喔!」
做自己的主人
以前很喜歡吃好吃的東西,臺北所有好吃的餐廳他都知道, 有好吃的都不會放過。進了慈濟, 尤其看到上人都吃那麼一點點之後, 黃安捷知道不能再這樣吃下去了……說到這裡, 他想起了光寶集團董事長宋恭源說的一個故事。
有一天中午,宋先生恭請上人:「您去休息一下嘛!」上人說:「 不用啊!」宋先生又說:「您大我十歲耶,忙了一整天,我都會累, 您怎麼不累呢?」上人看了看宋先生說:「怎麼會累,心就像鏡子, 人來影就在,人若走了影就沒了啊!」
宋先生說:「這句話救了我。 因為我們花了太多力氣在沒有必要的事情上面; 我們的情緒被太多的事情起伏著,吃下了很多沒有用的東西, 腦子思考對能量的消耗是很大的。」
除了上人的法,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分享「 以哲學的觀點來解釋慈濟」中的一段話,讓黃安捷印象最為深刻:「 你在吃飯對面有個鏡子,是你在吃還是鏡子裡的人在吃?」 人們常常把鏡子裡的人當成自己,所以你忘了吃飯的味道。 慈濟的精神是做的哲學、是實踐的哲學。
勇敢去實驗
黃安捷最大的願望,是到處都可以看到靜思書軒。它不是書店, 而是一個可以接引芸芸眾生,一個沒有宗教色彩、包容性很大的, 是肩負多功能的一個場所。「如果可以更多樣性,可能會更好; 讓不同宗教、各種年齡層的人,不管是想了解慈濟、 或只是走進來看一看,就有機會認識、了解慈濟。」==> This is echoed to 「 境教」
黃安捷常邀請一些老闆到靜思書軒,「每一個老闆都有他的個性, 很奇怪的是,青兒都有方法去接引。」而這些方法也都是上人的法, 上人的法不管宗教或是企業、社團,只要有組織的團體都適用。
「這些年來,從來沒有聽過上人說你這樣做、那樣做。上人只會說: 『我們這樣做好嗎?』很溫柔的說服他人,上人的收攝力太強了。」 上人能夠成就這麼大的志業,絕不是用勸說、讓你感動而已, 最大的力量就是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
軟實力無可限量,當然,愈謙卑,心的力量愈大。 黃安捷最希望的是:「用慈濟的方法來經營公司, 因為慈濟所給的是另外一種邏輯,有些事不是要一直做就有效, 而是要把心定下來,把事情想清楚了才去做會更有用。」 他明白這需要一些功力,要勇敢去實驗,需要有更大的包容力, 員工才能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